
形容婦女懶惰,什麼事都不肯做。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你每日家,橫不拈,豎不擡。”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第一折:“他每日橫不拈,豎不擡,那得閑茶飯,養活着他怎地?”
“橫不拈豎不擡”是一個漢語俗語,指人極其懶惰,連隨手可做的簡單動作都不願意完成。該表述通過誇張手法強化“不主動作為”的核心語義,常見于口語化語境中批評怠惰行為。
從詞源結構分析,“橫”與“豎”構成空間上的全方位覆蓋,“拈”“擡”分别指代抓取和舉起的動作,雙重否定句式“不拈不擡”形成語義疊加,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拒絕動手的狀态。這種表達方式在漢語俗語中具有典型性,例如“油瓶倒了都不扶”(《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與之構成近義關系。
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第3版第587頁将其定義為“形容人極其懶惰,連最輕微的勞動都不願意付出”。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俗語研究》(中華書局,2001)中指出,此類俗語通過空間維度詞語的疊加,形成“全稱否定”的修辭效果,是漢語口語表達的精妙之處。
該表述在當代語言使用中仍具生命力,常出現在家庭教育、職場管理等領域。例如《人民日報》2023年5月社會觀察欄目曾刊文批評“部分青年存在‘橫不拈豎不擡’的消極現象”,引用該俗語描述過度依賴智能設備導緻的勞動意識弱化問題(周薦《漢語成語結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橫不拈豎不擡”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éng bù niān shù bù tái。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詞典(如)提到該詞可形容“态度堅決,不肯妥協”,但這一解釋未見于主流權威來源(如漢典、古籍引用),可能為個别詞典的擴展釋義。建議以“形容懶惰”為通用含義。
該詞屬于古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曆史研究或方言表述。若需類似表達,可用“遊手好閑”“好吃懶做”等替代。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元雜劇原文(如《漁樵記》)等來源。
懊侬曲本領補阙燈檠步調一緻楚岑畜豪處舍出一頭疊次帝機地熱學額編藩落範甑鳳奁風雨飄搖宮硯貴倨花诏混天星疆垣潔身自守井屏進給量擊其不意糺轄僦舟看財奴臨朝領夾镂管鸾枝花嚜嚜腦後鰟鮍配人疲于奔命迫小乾胏氣不過罄家窮身丘比特戎叔柔美三豪十一首肯心折雙簧死忌四遊蘇小小讨喜歡天公地道娓娓不倦違谕五花犀布細菌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