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蒡子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惡實》。
“惡實”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惡實是牛蒡子的别稱,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三·惡實》。其名稱來源與植物特性相關:
部分詞典(如)提到“惡實”作為成語,意為惡劣的行為或壞事,由“惡”(不正當)與“實”(事實)組合而成,用于形容不端行為或負面事件。但此用法在多數文獻中罕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建議優先采用“中藥材别名”的解釋,因其在權威典籍(如《本草綱目》)和多數詞典中明确記載。
惡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壞事實、惡劣的行徑或道德敗壞的事情。
惡實的拆分部首是心,其筆畫數為10畫。
惡實是現代漢語詞彙,由"惡"和"實"兩個字組成。惡表示壞、邪惡的意思,實表示事實、真相的意思,合在一起即指壞事實或壞行為。
惡實的繁體字為「惡實」。
在古代,惡實的字形稍有差異。以《說文解字》為例,其中"惡"的古字形為「㠯」,表示惡毒;"實"的古字形為「寔」,表示實在、真實。
1. 他犯下了那麼多罪惡實,終将受到應有的懲罰。
2. 這樁惡實逼得他背負着沉重的内疚。
惡行、惡徒、惡事、惡果、惡名。
罪行、壞事、惡行、不端、惡習。
善行、好事、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