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疢痗的意思、疢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疢痗的解釋

憂傷,疾病。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積憤成疢痗,無萱将如何?” 清 劉岩 《病中雜詩》:“困爾以疢痗,加之以艱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疢痗(chèn mèi)是古漢語中表示疾病痛苦的複合詞,其釋義與引用依據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熱病也”,引申泛指疾病。如《詩經·小雅·小弁》中“疢如疾首”,描述病痛如頭痛般難忍。《漢語大詞典》明确其本義為“熱病”,後擴展指“疾病引發的憂苦”。

    例證

    《孟子·盡心上》:“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注:“疢”隱含于“憂患”之痛)

  2. 《爾雅·釋诂》注“痗,病也”,《詩經·衛風·伯兮》有“使我心痗”,指憂思成疾。《漢語大字典》釋其意為“病痛”或“憂傷成病”。

    例證

    《楚辭·九歎》:“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黃昏而長悲。” (“痗”狀身心之疾)

  3. 疢痗合用

    二字連用強化病痛程度,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徹我牆屋,田卒污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疢痗日臻,靡有夷屆”,描述天災人禍下疾病憂苦連綿不絕(《毛詩正義》注“疢痗”為“病痛”)。


二、字源與文化内涵


三、文學應用

古典文學中“疢痗”多隱喻社會疾苦: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後世之君,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此處“疢痗”可引申為王朝痼疾對社會造成的深重痛苦。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
  3. 《毛詩正義》(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4. 《黃帝内經》(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5. 《爾雅今注》(徐朝華注,南開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疢痗”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多用于古籍或文學作品,現根據“疢”的權威釋義及“痗”的常見含義綜合解釋如下:


疢(chèn)

  1. 本義:指身體上的熱病或疾病。
    • 如《說文解字》釋為“熱病也”,《左傳·成公六年》中“美疢不如惡石”指疾病。
  2. 引申義:表示内心的憂傷、痛苦。
    • 《詩·小雅·小弁》中“疢如疾首”形容憂思如頭痛般煎熬,張仲景亦用“千般疢難”指代病痛與苦難。

痗(mèi)

  1. 本義:指病痛或憂思成疾。
    • 如《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使我心痗”,指思念成病。
  2. 引申義:與“疢”連用時,常強化疾病或憂患的嚴重性。

疢痗合用

二字連用多見于古籍,側重表達疾病與憂思的雙重苦痛,例如:


使用建議

該詞現代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在文獻中遇到,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詩經》等典籍的注解,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獲取更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意順旨百枝枝被诏布貨不期然裁割饞食貙貍慈隱地雷陣鬥拔繁富發無不捷焚裂分磔服劍芙蕖婦學負卒高消費貢牋弓足寡學轟動一時葭萌殲斃角度交關計不旋跬敬命堇泥禁中頗牧康豫匡鼎臉孔靈粹溜熟亂梯虜略彌綸末編蹑景濃睡溥洽錢物秦塞起征點曲直柔遠鎮迩聖父使君踏鬥田墅頹息維新運動享國小秦君邪路洩洩沓沓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