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珍貴而不實用。 宋 晁補之 《治通小序》:“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謂之貴疎。”
“貴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珍貴而不實用”,常用來形容物品或事物的價值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可見于宋代晁補之的《治通小序》中:“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謂之貴疎。”,通過黃金珠玉的比喻,說明其珍貴卻無法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特點。
“貴疎”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若需更通俗的表達,可用“昂貴無用”或“虛有其表”替代。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并參考古代文獻用例以深化認知。
貴疎(guì sh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珍貴和稀少。貴意思貴重、珍惜,疎意為稀少、罕見。
貴字的部首是貝字旁(貝部),疎字的部首是穴字旁(穴部)。貴字共由11個筆畫組成,疎字共由10個筆畫組成。
貴疎在繁體字中分别為貴疏。
古時候貴字在篆書中的寫法類似于“貴”,而疎字在篆書中的寫法類似于“疏”。傳世的金文中,貴字的寫法變化較小,疎字則有多種不同的形态。
1. 這本書可算是貴疎雙全,非常值得收藏。
2. 在這個城市,古玩市場上的稀有物品非常貴疎。
3. 我研究的這個領域的資料非常貴疎,很難找到。
珍貴、稀罕、寶貴、稀有、難尋
珍貴、寶貴、稀有、稀奇、罕見
平凡、普通、常見、豐富、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