珉玒的意思、珉玒的詳細解釋
珉玒的解釋
玒,玉名。喻真僞美丑。 元 周德清 《鬥鹌鹑·贈小玉帶》套曲:“不辨珉玒,紛紛貫耳。” 明 鄭真 《鑒如歌為胡仲章作》:“世溷濁而不清兮,曾莫辨於珉玒。”
詞語分解
- 珉的解釋 珉 í 像玉的石頭:珉玉(玉石)。“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玒的解釋 玒 ó 玉名。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珉玒”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珉”和“玒”兩個字組成,主要用于書面語或古語中,表達一種對比或并列關系,常帶有比喻義。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 “珉”的含義
- 本義:指像玉的美石,一種質地次于玉的石頭。
- 來源:《說文解字》釋“珉”為“石之美者”。
- 引申義:
- 比喻外表相似但本質不同的事物:常與“玉”對舉,表示看似珍貴實則普通,或指仿冒、不真實的東西。例如《荀子·法行》中引用孔子的話:“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君子珍視玉而輕視珉,為什麼呢?)
- 謙辭:有時用作自稱的謙詞,意指自己如同珉石般平凡。
二、 “玒”的含義
- 本義:指一種玉。
- 來源:《說文解字·玉部》:“玒,玉也。”
- 字形演變:“玒”字由“王”(玉)和“工”組成,其篆書字形可見于古代字書。
- 使用:此字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
三、 “珉玒”的合成意義
“珉玒”一詞将“珉”(似玉之石)與“玒”(玉)并列使用,其核心含義在于:
- 對比真僞、優劣:強調玉(真品、上品)與似玉之石(赝品、次品)的區别。類似于“魚目混珠”或“李代桃僵”的對比概念,突顯本質上的差異。
- 泛指玉與石:作為一個合成詞,它可以泛指玉和石頭,但更側重于表達兩者間的等級或真僞差異。
- 比喻義:常用于比喻賢能與平庸、真才實學與徒有其表、珍貴與普通等相對立的人或事物。例如,可用以形容辨識人才或事物的真僞優劣。
“珉玒”意指似玉的美石(珉)與真正的玉(玒)。這個詞組本身并不常用,其意義主要來源于構成它的兩個字。當二字連用時,核心在于通過對比次等的、仿冒的(珉) 與上等的、真正的(玒) 來揭示事物本質上的區别,常用于比喻真假、優劣、貴賤等對立關系。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内在實質、辨别真僞的價值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
“珉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mín hóng()。
- 單字拆分:
- 珉:指像玉的石頭,常與“玉”對比,象征“僞”或“次等”。
- 玒:古玉名,象征“真”或“美”。
- 整體含義:通過“珉”與“玒”的對比,比喻事物的真僞、美丑之分,常用于文學表達中。
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引用:
- 元代周德清《鬥鹌鹑·贈小玉帶》中“不辨珉玒,紛紛貫耳”,暗指世人難分真假。
- 明代鄭真《鑒如歌為胡仲章作》以“世溷濁而不清兮,曾莫辨于珉玒”批判社會混沌。
- 結構:兩字均為左右結構,屬形聲字。
使用場景
- 文學修辭:借玉與似玉之石的區别,表達對真僞、美丑的評判。
- 鑒賞領域:用于古玩、藝術品鑒别相關的語境,強調辨别能力。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輩行俵濟表決權蔽野不敢稱錘吃糠咽菜雠家辭免彈冰打通狀動化惡辭二陵二史共兜恭恭敬敬關緊過舉奤夿屯海水難量海外關系含貸黑木耳恒醫嘉表講誨雞窗極懽驚颷鈞樞六廐流淌貓鼠同乳腦袋納贖内疾旁近妻弟七慌八亂輕喪親媚趨蹡燃臍鋭上撒膩滞扇風機折搶石像失之東隅疏薄輸液宿憂天下大同同恩生銅爵樓無封骁藝攜背邪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