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岣嵝的意思、岣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岣嵝的解釋

(1) [mountain peak]∶山巅

岣,岣嵝,山巅。——《廣韻》

(2) [Goulou peak]∶中國湖南省衡山的七十二峰之一,高1300米

詳細解釋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在 湖南省 衡陽市 北。為 衡山 主峰,故 衡山 又名 岣嶁山 。古代傳說, 禹 曾在此得金簡玉書。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 芙蓉峰 ……《山經》謂之 岣嶁 ,為南嶽也。” 唐 柳宗元 《零陵春望》詩:“日晴 瀟湘 渚,雲斷 岣嶁 岑。”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 虞 夏 書契,今不可見。 岣嶁 禹 書,僞造不足論。”參見“ 岣嶁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岣嵝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自然地理與文學意象兩個維度解析:

一、山體專指 特指南嶽衡山的主峰,海拔1300.2米,古稱「天柱峰」。《漢語大詞典》記載:「岣嵝,衡山主峰名」,唐代韓愈《岣嵝山》詩雲「岣嵝山尖神禹碑」即指此山。該峰因存有「禹王碑」摩崖石刻聞名,清代《金石萃編》考證其石刻為古代祭祀山川的遺迹。

二、形态描述 形容山勢險峻層疊之貌,《辭海》釋為「山巅峻聳貌」。北宋《太平寰宇記》載「岣嵝疊嶂」描述湘中地貌,清代方志《南嶽志》用「岣嵝雲深」表現山巒隱現的意境。此用法常見于山水文學,如明代徐霞客遊記中「望岣嵝之蒼茫」的寫景手法。

注:本文釋義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金石萃編》(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第7版)、《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2007年點校本)、《南嶽志》(嶽麓書社,2008年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岣嵝”一詞的具體解釋如下:

  1. 讀音與字義

    • 拼音為ɡǒu lǒu,是漢語中對特定山體形态或地名的稱呼。兩字均含“山”部,組合後多用于形容山勢高峻或指代具體山峰。
  2. 地理指代

    • 特指南嶽衡山的岣嵝峰,位于湖南省境内。此峰因刻有“岣嵝碑”而聞名,該碑相傳為夏禹治水功績的紀念,故又名“禹王碑”“大禹功德碑”。
  3. 曆史背景

    • 岣嵝碑最早見于東漢文獻《湘中記》《吳越春秋》,後《水經注》等古籍均有記載。碑文字形獨特,似篆書又似符箓,内容據傳為大禹所撰,但現代考證認為系後人僞托。
  4. 文化意義

    • 作為古代文化符號,岣嵝碑承載了華夏民族對先王治水的曆史記憶。其摹刻版本分布于昆明、成都、西安等多地,足見影響力。2007年原碑在衡山重新發現,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擴展補充
“岣嵝”一詞的使用幾乎專屬于這座山峰及相關碑刻,未見于其他常見語境。其特殊性使其成為研究中國古代山嶽崇拜、金石文字的重要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罷羸撥曆布草不得要領不由長頻龀年吹彈處死聰明一世﹐懵懂一時萃次大馬猴躭獨登雲鼎位二十五裡罵知縣惡向膽邊生廢革負挈覆去翻來鋼刀鋼炮耕童工笃宮錦洪衇懷慝徻徻減速節食縮衣拘責口寫婪尾春渌杯路莊闆氓蚩磨壠牧草氁衫恁時甯人皮臉平林兵錢刀竅妙輕使沈哀聖女涉閲水精毬宿兵太平雀堂帖痛定僞心無關大體汙漫無需銜沙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