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经过君主所立之位置。《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閾。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过君之空位。” 唐 韦凑 《论谥节愍太子疏》:“夫臣子之礼,严敬斯极,故过位必趋。”
(2).前往某一处所。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故事,馆伴非上旨,不过虏使位,上令君过位諭虏使,虏使固辞,詔改宴为茶酒而已。”
“过位”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释义在历代辞书中具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该词包含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礼仪行为
指臣子经过君主所在的席位时,需遵守的仪礼规范。《论语·乡党》记载“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描述孔子经过君主空位时神色庄重、步伐加快的姿态,体现对君权的敬畏。《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强调此用法常见于先秦文献,反映古代礼制中的“位”与“行”的关联。
职位过失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版)引申“过”为超越本分,“位”指官职,合指官员逾越职权或未尽职责的行为。例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过位不举”指官员失职未被检举,此义项多见于历史典籍中的问责语境。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过位”已非常用词汇,其释义需严格依据古代文献及权威辞书,避免与“越位”“错位”等现代词混淆。
“过位”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经过君主之位
指臣子经过君主空置的座位时需保持恭敬姿态。如《论语·乡党》记载:“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即经过君主位置时神色庄重、脚步加快()。
引申为礼仪规范
唐代韦凑在《论谥节愍太子疏》中提到:“过位必趋”,强调臣子对君主之位的敬畏()。
前往某处所
如宋代叶适《蔡君墓志铭》中“过位谕虏使”,意为前往使臣所在处传达旨意()。
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现代解释认为“过位”可指超越自身地位或能力范围(如),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
变奏滨涯彩牃藏头亢脑参挝长支谗铄惩羹吹齑承吏臣一主二冲静揣骨出家求道戳子短途发癣風絲奋舋干戎敢想和难河清酒婚阀魂飞魄丧魂飞神丧阍守假途赍持捐赠局面咔哒孔席不适礧石凉拌利名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林阴龙柏卤夺敏才民讹纳污含垢嚬顣谴责小説七德舞琼姬邱坟渠叟若之何史谈石亭数学课淘盆亭子间通电头帕兔齧危骇午休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