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泉窯的意思、龍泉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泉窯的解釋

亦作“ 龍泉窯 ”。 宋 瓷窯名。因在 浙江省 龍泉縣 而得名。所産為青瓷,土細質厚,色蔥翠,釉彩多碎紋。 明 曹昭 王佐 《新增格古要論·古窯器論·古龍泉窯》:“古龍泉窯,在今 浙江 處州府 龍泉縣 ,今曰處器、青器、古青器,土脈細且薄,翠青色者貴。” 清 程哲 《窯器說》:“龍泉窰出 浙江 處州 龍泉縣 ,與哥窰共一地道, 宋 時名曰青瓷明窰。移 處州府 , 處州 青色土堊,火候較舊龍泉質劣,古器質薄。”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瓷器》:“章窰乃 宋 人 章生 兄弟所燒,兄名 生一 ,弟名 生二 ,其製更加精密。兄陶者為哥窰,弟陶者仿古龍泉窰,足皆鐵色,哥窰多斷紋,多百圾坡,更見重於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龍泉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青瓷窯系,其曆史地位、工藝特色及文化影響可綜合如下:

一、曆史與地位

  1. 起源與發展
    龍泉窯始燒于三國兩晉時期,盛于宋元,延續至清代,燒制曆史長達1600餘年(一說2000多年),是中國制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窯系。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粉青釉、梅子青釉聞名,釉色“青翠欲滴,溫潤如玉”。

  2. 窯系分支
    分為“哥窯”與“弟窯”兩類:

    • 哥窯:黑胎青瓷,釉面開片(金絲鐵線),紫口鐵足;
    • 弟窯:白胎青瓷,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釉質瑩潤如玉,為龍泉窯主流。

二、工藝特色

  1. 釉色演變

    • 北宋早期:釉色淡青,釉層較薄;
    • 南宋中期:創燒粉青、梅子青釉,釉層厚潤如玉;
    • 元代:突破技術限制,可燒制大件器物(如三尺大盤、瓶)。
  2. 裝飾技法
    以刻花、篾劃、貼塑為主,常見蓮瓣紋、牡丹紋、龍紋等。例如:

    • 北宋刻花牡丹紋瓶用篾劃表現葉脈;
    • 南宋青釉龍紋蓋罐采用貼塑工藝。
  3. 典型器型
    南宋流行鬲式爐、雙耳瓶、八卦爐等,元代多見大件器物。


三、影響與價值

  1. 外銷與傳播
    宋元時期遠銷亞洲、非洲、歐洲,如韓國新安海底沉船出土的元代瓷器中,龍泉青瓷占比過半。

  2. 收藏與考古

    • 存世龍泉青瓷數量稀少,拍賣市場屢創高價;
    • 北京龍泉務窯出土的遼三彩觀音像,證實中國千年前已掌握硼矽酸鹽釉技術。

四、總結

龍泉窯以青瓷為核心,融合南北瓷藝精華,其釉色、工藝及外銷規模均代表了中國青瓷的巅峰水平。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器型或斷代特征,可參考博物館藏品或考古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及來源

《龍泉窯》指的是中國浙江省龍泉市附近的一個古代窯址。這個地方以生産高質量的青瓷而聞名于世,所以“龍泉窯”一詞也常用來表示中國傳統瓷器,尤其是青瓷。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龍:部首是龍字旁,共10筆。

2. 泉:部首是水字旁,共8筆。

3. 窯:部首是穴字旁,共9筆。

繁體

《龍泉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較為簡化,無法準确呈現“龍泉窯”的古時寫法。

例句

1. 鑒賞家們對于龍泉窯的瓷器非常推崇。

2. 他在收藏中擁有一些稀有的龍泉窯作品。

組詞

1. 龍泉窯瓷器

2. 龍泉窯文化

3. 龍泉窯考古

近義詞

1. 青瓷

2. 南窯

3. 官窯

反義詞

1. 釉下彩

2. 日本陶瓷

3. 西方瓷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