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誤加擢用。《戰國策·楚策一》:“王過舉而已,不然,無以至此。”《史記·樂毅列傳》:“先王過舉,廁之賓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謀父兄,以為亞卿。” 唐 張九齡 《歲初巡屬縣登高安南樓言懷》詩:“不才叨過舉,唯力酬明恩。” 宋 司馬光 《 * 主宅内臣狀》:“伏望聖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無使四方指目,以為過舉,虧損盛德,非細故也。”
(2).錯誤的行為。《商君書·墾令》:“大臣不荒,則國事不稽,主無過舉。”《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叔孫生 曰:‘人主無過舉。’” 宋 周邦彥 《汴都賦》:“奕世載德,蔑聞過舉。”
“過舉”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過舉”既可用于具體的人才舉薦場景,也可抽象化為對錯誤決策的批評。其核心在于“過”(過分/錯誤)與“舉”(行動/推薦)的結合,強調行為超出合理界限。
《過舉》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超過;超過度量。
《過舉》的部首是辶,共有8個筆畫。
《過舉》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具體來源尚不明确。
《過舉》的繁體字為「過舉」。
在古代,「過舉」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思基本相同。
1. 他的履曆和經驗在這個領域中過舉了一切。
2. 我們應該努力,不止步于過舉先前的成就。
1. 過度:過分、超過正常程度。
2. 舉頭:擡起頭、擡頭看。
超過、超越、擡舉。
不及、不及格、低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