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敕賜及第》:“ 蘇導 給事刺 劍州 , 昇 為軍倅。”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副将》:“ 方以智 《通雅》:今之勳将,古之戎右也,或稱戎副,或曰偏帥,或曰軍倅。”
“軍倅”是一個曆史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軍倅”多用于唐宋至明清文獻,屬于古代軍事職官體系的層級之一,地位次于主将,負責協助管理軍隊或執行具體軍務。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曆代職官表》等工具書以核實細節。
《軍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軍官。它的拆分部首是軍和倅,共有12個筆畫。軍倅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最早的時候寫作“軍倅”。軍是指軍隊,而倅則是指官員、人員的意思。
在繁體中文中,軍倅被寫作「軍倅」。
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軍倅在古代的字體中,軍的形狀更接近于現在的「軍」,而倅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這位軍倅在軍隊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2. 軍倅們為了國家的安全,不懼艱險,英勇奮戰。
軍倅的組詞可以有很多,如:軍倅風采、軍倅紀律、軍倅待遇、軍倅訓練等。
軍倅的近義詞包括軍官、将領、軍事人員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士兵、平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