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女子苗條妍美。 宋 李冠 《蝶戀花·佳人》詞:“貼鬢香雲雙綰緑,柳弱花嬌,一點春心足。”
“柳弱花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liǔ ruò huā jiāo,形容女子體态苗條、容貌嬌美,常以柳枝的柔韌和花朵的嬌豔作比喻。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宋代李冠的《蝶戀花·佳人》:“貼鬓香雲雙绾綠,柳弱花嬌,一點春心足。”。部分資料誤将其起源歸于《詩經》,但權威文獻均以宋代詞作為準。
用法與場景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藝術描寫,強調女性外表的柔美與嬌弱。例如:“她身姿婀娜,柳弱花嬌,引得衆人駐足。”。
語法上常作賓語或定語,如“柳弱花嬌的女子”。
近義與延伸
類似成語有“弱柳扶風”“花容月貌”等,均以自然景物比拟女性之美。
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頁(如)提及《詩經》的說法缺乏可靠依據,建議以宋代文獻為準。
《柳弱花嬌》是一個四字成語,意為形容嬌小柔弱的女子。其中,“柳”指的是柳樹,代表了柔軟、婉約的特點;“弱”表示弱小、纖弱;“花”表示嬌豔美麗;“嬌”表示嬌媚、嬌羞。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外表嬌小、溫柔乖巧的女子。
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唐宋傳奇·霍小玉》中的一句描寫:“柳弱花嬌未有雨。”出現于唐代,後來成為了形容女子柔美嬌弱的用語。
拆分這個成語的部首為:“木”、“弓”、“艹”、“女”,其中“木”為主部首。
筆畫拆分為:柳(8畫)、弱(11畫)、花(7畫)、嬌(10畫)。
繁體字中,“柳”、“弱”、“花”、“嬌”分别為:“柳”、“弱”、“花”、“嬌”。
古時候, 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差異,其中比較顯著的是“嬌”字。在古代,有時會将“女”部分用兩個部首“女”分别在上下兩個位置書寫,因此在一些古籍中,“嬌”字的寫法為“女⺆”。而現代的常用寫法則是将兩個女字合為一個。
1. 她是一個柳弱花嬌的江南美人。
2. 畫中的女子溫柔嬌美,宛如柳弱花嬌。
組詞:柳綠花紅、花容月貌、嬌小玲珑。
近義詞:嬌羞玉樹,嬌嬌弱弱。
反義詞:男子漢、強壯健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