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蹊隧 ”。
“蹊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進行分析:
基本含義
該詞為“蹊隧”的異體寫法,本義指狹窄的小路,常見于古代典籍。例如《莊子·馬蹄》中“山無蹊隧,澤無舟梁”描述原始自然狀态,意為“山中無小路,水澤無舟橋”。
引申含義
在唐代文學中延伸出門徑、方法的抽象意義。如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用“姦無蹊隧”比喻政治清明,指奸邪之人無門路可鑽。
構詞解析
注意: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時遇到。如需進一步了解“蹊”字演變,可參考漢字工具書。
蹊遂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行走時道路通順順利。它的拆分部首是⾏⼈⻊和⼱,總共有14個筆畫組成。
蹊遂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語,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蹊遂脩邈。”意思是鶴在九臯山上鳴叫,聲音能夠穿越野外,行走的道路暢通無阻,經過修繕更加遙遠。由此可見,蹊遂一詞傳遞了暢通順利的道路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
在繁體字中,蹊遂保持不變。
古時候,蹊遂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石鼓文和金文中,蹊的上半部分被寫成“千”字形狀,下半部分保留“步”字的形狀。遂的寫法也有一定的變化,早期的銘文中将遂寫成“舜”,後來才演變為現在的形形色色。
以下是蹊遂的例句:
1. 遭遇順利,一路蹊遂。
2. 行走在新修的道路上,感覺蹊遂順暢。
組詞:蹊布(好運氣)、蹊徑(捷徑)、蹊跷(奇特獨特)。
近義詞:平坦、順暢、通暢。
反義詞:崎岖、阻塞、曲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