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發上指貌。《說文·髟部》:“鬣,髮鬣鬣也。” 段玉裁 注:“鬣鬣,動而直上皃,所謂頭髮上指、髮上衝冠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蜂蜜》:“凡蜂釀蜜,造成蜂脾,其形鬣鬣然。” 锺廣言 注:“鬣鬣然,像馬鬃毛一樣整齊美觀。” 清 李邺嗣 《讀公狄先生海東歌》詩:“川瀆來朝黃玉符,鬣鬣蛟螭挾萬矢。”
“鬣鬣”是一個疊音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毛發直立貌
指頭發或動物毛發向上豎立的狀态,常用來形容發怒時“怒發沖冠”的動态。例如《說文解字》中段玉裁注:“鬣鬣,動而直上皃,所謂頭發上指、發上沖冠也。”
整齊美觀的形态
可比喻事物排列整齊,如馬鬃或蜂巢結構。明代《天工開物》描述蜂脾“其形鬣鬣然”,鐘廣言注:“像馬鬃毛一樣整齊美觀”。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鬣鬣”為成語“形容猛獸露齒”,但此說法未見于經典文獻或權威辭書,建議以高權威解釋為準。
《鬣鬣》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動物毛發或鬃毛茂盛的樣子,意為毛發濃密、長而直立的樣子。
《鬣鬣》的部首是「鬣」,全拼為liè,部首筆畫為20,總筆畫為22。鬣字由「髟」和「列」兩個部分組成。
《鬣鬣》一詞的來源是動物的鬣毛,特指鬣狗的頸部毛發。鬣狗是一種體态矯健、毛發濃密、速度敏捷的哺乳動物,鬣毛可以幫助它在奔跑時保持身體平衡。人們用「鬣鬣」這個形容詞來形容類似鬣狗鬃毛般濃密、直立的動物毛發。
《鬣鬣》的繁體字為「鬣鬣」,拼音為liè liè。
古代寫鬣的方式有多種,常見有「髃」、「囹」以及一個寫法,上半部分用「髟」,下半部分用下舉的「齒」形的象形字。
1. 此犬鬣鬣,似有千斤之力。
2. 他的馬上豎立着一匹鬣鬣的白毛。
鬣狗、鬣蜥、鬣獅、鬣狼、鬣矛、鬣豬
濃密、茂盛、繁密、豐盛、豐厚
稀疏、稀薄、稀少、稀瘦、稀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