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蕲蛇的意思、蕲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蕲蛇的解釋

蛇的一種,以産于 湖北 蕲春 (舊 蕲州 )而得名。又名白花蛇。可制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白花蛇》:“今蘄蛇亦不甚毒,則 黔 蜀 之蛇,雖同有白花,而類型不同,故入藥獨取 蘄 産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蕲蛇是中藥學中的傳統藥用動物,學名為Deinagkistrodon acutus,又稱“五步蛇”或“尖吻蝮”,屬于蝰科蝮亞科。其名稱源于古代地名“蕲州”(今湖北蕲春),因該地區曾為蕲蛇的主要分布地而得名。

形态特征與分布

蕲蛇體長1—1.5米,頭部呈三角形,背部有灰褐色菱形斑塊,吻端上翹如鈎,毒性強烈。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如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的山林溪澗。

藥用價值

中醫典籍記載,蕲蛇幹制品(稱“大白花蛇”)可祛風通絡、定驚止痙,用于治療風濕痹痛、中風偏癱等症。《中國藥典》明确其藥用部位為去除内髒的幹燥體,需經酒炙或酥油炮制以減毒增效。現代研究表明,其毒腺提取物含凝血酶樣酶成分,具有抗血栓作用。

文化記載

宋代《本草圖經》稱其“性善竄,能透骨搜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描述其形态為“龍頭虎口,黑質白花”。

參考資料:

  1. 《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校注版)
  2. 《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科學出版社,1998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4. 《中藥炮制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蕲蛇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蛇類,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的含義:

一、基本釋義

蕲蛇又稱白花蛇、五步蛇,學名為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屬蝰科動物。其名稱源于主要産地——湖北蕲春(舊稱蕲州),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首次将其正名為“蕲蛇”。

二、形态特征

蕲蛇具有顯著鑒别特征:

  1. 翹鼻頭:吻端上翹,頭部呈扁三角形;
  2. 方勝紋:背部有24個灰白色菱形斑紋;
  3. 念珠斑:腹部密布黑色類圓形斑點;
  4. 佛指甲:尾尖有三角形角質鱗片。

三、藥用價值

作為傳統中藥材,其幹燥體可:

四、毒性說明

蕲蛇為劇毒蛇類,毒液含出血毒素和神經毒素,咬傷可緻組織壞死、全身出血甚至休克。但藥材經去毒處理後,古今臨床未見使用中毒案例。

五、保護現狀

因過度捕獵,蕲蛇現已被列為瀕危物種,野生種群數量銳減。需通過人工養殖保障藥用資源可持續性。

注:更多細節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藥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寶典寶绶報效萬一避僧步入不有茶市車甲串親穿梭春枝綽然有餘出其不備誕罔大專丁肇中洞感抖手愕疑放僻淫佚撫景服孝幹眼症皓天橫突黃繶簡僻極樂園林驚蓬镌減絹頭老搭檔另巧罵座夢夢查查明彩迷塞謀谮木塊溺意孥戮飄萍強虜七開八得奇葩忍節日許時軟替三招兩式色沮神鑒首功水虞說錯唐室炭紙脫甲帷輤五鼎芝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