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ld office]
(2) 清代京吏在衙门内各房科管理事务的,都称供事
(3) 奉事;履行职责
(1).奉事;履行职责。 汉 韦玄成 《戒子孙》诗:“我既兹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憜。”
(2).侍奉;服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仁公 尝供事 高皇帝 。其为诗秀丽夐拔。”《明史·宦官传序》:“有老阉供事久,一日从容语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还乡。”
(3).奉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自负书剑》:“ 凌倚 隐 衡山 ,往来自负书剑,削竹为担,裹以乌毡。 倚 既死,山僧取以供事。”
(4). 清 代京吏之一。《清会典·吏部·验封清吏司》:“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经承。”注:“宗人府、内阁、上諭馆、文渊阁、翰林院、詹事府、中书科、内廷三馆及修书各馆,各衙门则例馆,皆曰供事。” 清 袁枚 《新齐谐·蔡京后身》:“有内阁供事 石俊 者,微有姿,而私6*处甚佳。”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驛前往查办 海口 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供事汉语 快速查询。
供事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历史性与功能性的复合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存在差异。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供”本义为供给、供奉,“事”指事务、职责,二者组合后形成以下两种核心释义:
基本释义
指共同从事某项事务或承担同一职责,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官员协作场景。例如《后汉书》提及“群臣供事于朝”,即强调百官共同处理朝政(来源:《汉语大词典》)。
延伸用法
在宗教或礼仪语境中,“供事”特指供奉神灵、祖先或执行祭祀仪式,如《礼记·祭统》中“供事于宗庙”描述祭祀活动的庄重性(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特定文化表达,例如描述传统节庆中的祭祖行为。
需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供事”词条,但其构成语素“供”与“事”的独立释义仍可支撑上述分析。这一词汇的演变反映了汉语从具体行为描述到抽象文化概念的扩展过程。
“供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指清代在中央衙门(如宗人府、内阁、翰林院等)中负责管理文书、事务的吏员,属于基层办事人员。其职责类似书吏,但级别较低。例如《清会典》记载:“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经承。”
唐代文献《云仙杂记》记载隐士凌倚去世后,“山僧取以供事”,此处指将其遗物用于祭祀或纪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会典》《颜氏家训》等原始文献。
宝顶山摩崖造像薄游巴斯德豺兕车马如龙丛委点将雕鸢丁甲东下断当发狂干糒干预宫瓢鬼鬼啾啾归息哼唧话胚回圆混混沄沄呼朋引类将星检示胶柱调瑟截镫留鞭金蝉絶妙好辞鞫系朗抗撂过手垆肆梅花约明诚南阳溥漠前腔启荜奇花异卉奇律秋木忍形日杂瑞庆乳制品沈吉铁路沈郎腰舌战司员松友阘非泰液叹咤天营梯登围困无隙可乘乌咽鲜少小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