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子稀疏的或破損的窗。 唐 元稹 《感石榴》詩:“新簾裙透影,疏牖燭籠紗。” 唐 李益 《喜入蘭陵望紫閣峰呈宣上人》詩:“紫閣當疏牖,青松入壞籬。” 清 杜岕 《過林修朗軒》詩:“疏牖招友生,屋角老藤壽。”
“疏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yǒu,其核心含義指格子稀疏或破損的窗戶。以下是具體解析:
疏(shū)
牖(yǒu)
該詞多用于文學性描述,尤其是古典詩詞、散文中,通過“疏牖”營造清寂、古樸或衰頹的意境,例如描寫隱士居所、荒宅等場景。
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如需更精準的釋義或學術引用,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專業辭書。
《疏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打開窗戶”。疏指開闊,牖指窗戶。它形象地描述了打開窗戶的動作。
《疏牖》由4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立(站直),目(眼睛),牙(牙齒),手(手)。
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疏牖》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形容孟子學識廣博,諸子百家争相請教。
繁體字為「疎牖」。
在古時候,「疏牖」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字形有些許差别。
他打開窗戶疏牖,讓新鮮空氣進入房間。
開疏、寬疏、疏闊、疏朗
開窗、敞牖
閉門、關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