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令,召集。《漢書·韓信傳》:“ 張耳 、 韓信 未起,即其卧,奪其印符,麾召諸将易置之。”
“麾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麾召”是古代軍事術語,融合了“指揮”與“召集”的雙重動作,需通過權威(如印符、旗幟)實現。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麾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親自召集或號召。麾指的是指揮軍隊的旗幟,召指的是召喚或召集。這一詞語常常用來形容統治者或領導者通過旗幟或口令號召人們。
麾召的部首是麾部,是由右邊的曳和左邊的鹿組成。它總共有15個筆畫。
麾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樂器》一書中,原本是指旗幟揮動作為號召的一種儀式。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表示統率、征召的意思。繁體字形為「麾召」。
古代對于「麾召」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麑召」這種寫法。這裡的「麑」是一個指代鹿的字形,與現代的「麾」字相似,表示旗幟。古代人們常用鹿皮制作旗幟。
1. 領導者麾召大家集會,讨論重要的事務。
2.國王舉起麾旗,號召士兵們為國家作戰。
1. 麾下:指統領指揮的部下。
2. 麾下起義:指軍隊的下級為了反抗上級而發動反叛。
3. 召集:指集合、聚集衆人,進行會議或活動。
4. 麾舞:指揮旗幟舞動,展示威風。
近義詞:召喚、動員、招集
反義詞:解散、遣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