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宮牆的意思、宮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宮牆的解釋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内交通,則男女之别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阙裡》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兖州過曲阜谒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宮牆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建築形态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宮牆最初指古代帝王居所的圍牆,特指皇宮外圍的防禦性建築結構。其形制高大厚重,牆體多采用夯土或磚石砌築,高度常達數丈,兼具安全防護與彰顯威嚴的功能,如《論語·子張》所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

二、禮制引申義 在禮教文化中,宮牆被賦予等級象征。《禮記·郊特牲》記載"君宮垣不垩",鄭玄注稱"宮牆,天子外屏",指其作為禮制載體的特殊性。引申為學術深奧境界,如清代學者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以"宮牆"喻指儒學門徑。

三、文學意象 古代文學常以宮牆寄托情感,如《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阙兮",漢代鄭玄箋注"宮牆隔限,不得相近"。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宮牆楊柳依舊綠"更成為經典意象,象征時空阻隔下的情感追憶。

網絡擴展解釋

“宮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 字面含義:宮殿或住宅的圍牆
    指古代宮殿或宅院的圍牆,具有實際防禦功能。例如《管子·八觀》提到“宮牆毀壞”會導緻秩序混亂,而故宮的宮牆高12米,兼具分隔空間與防護作用。

  2. 比喻師門或學問高深
    源自《論語·子張》:子貢以“宮牆”比喻孔子學問,稱自己的牆僅及肩高,而孔子的牆“數仞”(約七尺為一仞),需入門才能窺見其精深。後世因此用“宮牆”代指師門,如曲阜孔廟的“萬仞宮牆”匾額即乾隆禦題,彰顯對孔子思想的尊崇。

  3. 象征防禦或難以逾越的障礙
    引申為堅固的屏障或困境,如春秋時期吳國阖闾修建宮牆抵禦外敵,後成為防禦象征。詩詞中也用于表達阻隔感,如杜牧《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暗喻權力中心的封閉性。

  4. 借指朝廷或政治中心
    如《晉書·段灼傳》用“宮牆”代指朝廷,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宮牆”亦暗喻政權。

該詞既有實體建築的描述,也承載文化隱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某層含義,可參考《論語》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碧澗羹不知所措裁劃車到山前必有路賜貢辭翰怠墯丹甑大禹燈青丁東定一尊多多益善獨眼龍防備房薦封彌烽斾粉骨捐軀古銅和從滑不溜湖海氣渾粹嬌女紀錄片經折泾渭同流君主客遊款别勞資科斂榇斂手六部兵龍華履霜知冰貌形密西西比南卷納徵内寒啤酒乾巛遷格錢癖欽玩啟鑰三長兩短三居申達十景櫥使轺司花女堂序頽老子外史微忽韋絮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