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澗羹的意思、碧澗羹的詳細解釋
碧澗羹的解釋
用芹菜、芝麻、茴香、鹽等制成的羹。 唐 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之二:“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按,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荻芹取根,赤芹取葉與莖,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時采之。洗浄,入湯焯過,取出,以苦酒研芝蔴,入鹽少許,與茴香漬之,可作葅。惟瀹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猶碧澗然。”
詞語分解
- 碧的解釋 碧 ì 青綠色的玉石:碧玉。 青綠色:碧綠。金碧輝煌。碧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碧澗羹”是古代一種以芹菜為主的羹類菜肴,其名稱與顔色、意境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碧澗羹是用芹菜、芝麻、茴香、鹽等原料制成的羹湯或涼菜。其名稱源于成品的色澤清碧,如同山澗流水,故稱“碧澗”。
-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甫的詩作《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其二:“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進一步記載了做法,稱其“既清而馨,猶碧澗然”。
-
原料與做法
- 主料:選用荻芹的根或赤芹的莖葉,需在二、三月采撷。
- 制法:芹菜焯水後,用芝麻(研碎)、鹽、茴香等調味,可作冷菜(葅)或煮羹。
- 特點:口感清新,帶有山野香氣,色澤碧綠透亮。
-
文化意蘊
碧澗羹體現了古代文人推崇的清淡飲食風尚,常與隱逸山林的雅趣關聯。杜甫詩中将其與“鮮鲫銀絲脍”并提,凸顯了田園生活的詩意美感。
注:不同文獻對配料的描述略有差異,但核心原料為芹菜,其他輔料可能因時代或地域變化而調整。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碧澗羹(bì jiàn gēng)是一個中文詞語,拆分部首是玉(yù)、臼(jiù)和羊(yáng),共有18個筆畫。這個詞語源自《詩經·衛風·碧雲下》一篇古代詩歌。在繁體字中,碧澗羹的寫法為碧澗羹。古代漢字寫法一般不同于現代漢字,但碧澗羹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品嘗了一碗碧澗羹,覺得非常美味。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碧雲(bì yún)- 藍色的雲彩
澗水(jiàn shuǐ)- 山間的溪流
羹湯(gēng tāng)- 烹饪的湯料
一些近義詞有:
碧波(bì bō)- 藍色的波浪
澗泉(jiàn quán)- 山間的泉水
目前沒有常用的反義詞與碧澗羹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