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貢的意思、賜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貢的解釋

賞賜與納貢。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地絶提封入,天平賜貢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賜貢"是一個古漢語合成詞,需拆解為"賜"與"貢"分别釋義後綜合理解,現結合權威辭書解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賜(cì)

    • 本義:上對下的給予,多指帝王、尊長的賞予。

      《說文解字》:"賜,予也。"(詳見《說文解字注》)

    • 引申義:恩惠、賞賜之物。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惟君賜之。"
  2. 貢(gòng)

    • 本義:下對上的進獻,特指臣民向君主納獻物品。

      《說文解字》:"貢,獻功也。"(詳見《說文解字注》)

    • 引申義:進獻的財物或義務性繳納。如《尚書·禹貢》記載九州貢物制度。

二、合成詞"賜貢"釋義

"賜貢"屬古代政治禮儀用語,指君主以賞賜形式回報臣屬的貢奉,體現雙向互饋的禮制關系。其核心含義為:

三、文獻例證

  1. 《漢書·食貨志》載漢武帝時:"西域使至,各獻方物……上乃賜貢者帛百匹",明示"獻方物"為貢,"賜帛"為返禮。
  2. 唐代杜佑《通典·禮典》:"諸蕃朝貢,禮畢皆有賜貢之儀",強調此為制度性環節。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今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朝貢體系、禮制文化的學術語境,如學者研究明清"朝貢—回賜"貿易關系時常引此概念。

參考資料(基于古籍原典,無現代鍊接時可查證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賜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賜貢”由“賜”(賞賜)和“貢”(納貢)組合而成,指賞賜與納貢的雙向行為,即上級(如帝王)對下級的賞賜,以及下級對上級的進貢。

二、詳細解釋

  1. 雙向關系:

    • 賜:指帝王或上級給予臣屬、屬國的恩賜,如財物、封號等。
    • 貢:指臣民、屬國向帝王進獻物品或忠誠。
      兩者共同構成古代等級制度中的互動模式。
  2. 曆史用例:
    唐代詩人顧況在《送從兄使新羅》中寫道:“地絶提封入,天平賜貢饒”,描述了邊疆地區與中央政權間的賜貢往來。

三、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賜貢”可比喻上級對下級的獎賞,或泛指意外獲得的恩惠或幸運。

四、相關來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以下權威資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拯百裡才寶馬悖妄變權財産晨風檮樹春老從宜從自滴答發秀風礫風情風榸绠套詭诙海估戶房恢廣恢耀交與禁土金甕救護車口奏曠日枯萍喇喇蛄,拉拉蛄離謗靈玄履尚偭背沕穆穆公,缪公瓶香奇峻青雲心期諾惸寡鮂鮋認親三屬濇滞傻裡傻氣商場師妹士氓爽失輸財助邊肆力胎氣逃爵提僈通檢推排香镫獻能小擺設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