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賜與納貢。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地絶提封入,天平賜貢饒。”
“賜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賜貢”由“賜”(賞賜)和“貢”(納貢)組合而成,指賞賜與納貢的雙向行為,即上級(如帝王)對下級的賞賜,以及下級對上級的進貢。
雙向關系:
曆史用例:
唐代詩人顧況在《送從兄使新羅》中寫道:“地絶提封入,天平賜貢饒”,描述了邊疆地區與中央政權間的賜貢往來。
現代語境中,“賜貢”可比喻上級對下級的獎賞,或泛指意外獲得的恩惠或幸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以下權威資源:
《賜貢》是一個含有禮儀和官方背景的詞語,意為授予貢品或對人的獎賞。
《賜貢》的部首是貝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3畫。
《賜貢》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周禮·春官·冠義》之中,是指周王朝貴族在即位之後向百官、賓客賜予貢品或獎賞。
《賜貢》的繁體字為「賜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賜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一個常見的變體是将「貝」字旁變為「貝」字旁。
1. 聖上特賜貢品,以示嘉獎。
2. 他的勤奮工作終于使他得到了主管的賞識和賜貢。
3. 賜貢禮儀是古代朝廷中重要的一環。
賜予、賞賜、貢品、獎賞、官方、禮儀等。
授予、給予、頒發、賞識等。
剝奪、沒收、懲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