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捐軀的意思、粉骨捐軀的詳細解釋
粉骨捐軀的解釋
謂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唐 杜牧 《又謝賜批答表》:“誓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明 張居正 《四辭恩命疏》:“九鼎百朋,不足以喻其榮重矣。粉骨捐軀,不敢忘報。”
詞語分解
- 粉骨的解釋 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齊書·王僧虔傳》:“一門二世,粉骨衛主,殊勳異績,已不能甄,常階舊途,復見侵抑。”《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報命讎門。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蘇轍
- 捐軀的解釋 為國家、為正義而舍棄生命為國捐軀詳細解釋為國家為正義而死。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紀策考》:“ 子胥 至直,不同邪曲,捐軀切諫,虧命為邦。”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借如 陽瓚 効節邊城
網絡擴展解釋
“粉骨捐軀”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釋義
- 拼音:fěn gǔ juān qū()
- 釋義:指為某種事業或信念不惜粉身碎骨、獻出生命,強調極度的忠誠與犧牲精神。
二、出處與引用
- 最早出處:唐代杜牧《又謝賜批答表》中寫道:“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甯避!”()
- 後世引用:明代張居正《四辭恩命疏》中亦用此詞:“九鼎百朋,不足以喻其榮重矣。粉骨捐軀,不敢忘報。”()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 示例:
- 古代語境:“将士們為保家衛國,甘願粉骨捐軀。”
- 現代引申:“科研工作者為攻克難題,可謂粉骨捐軀。”
四、補充說明
- 近義詞:粉身碎骨、肝腦塗地
- 適用場景:多用于贊頌忠義、奉獻等高尚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文學創作或演講中。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粉骨捐軀》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為了事業、理想或信仰而敢于舍棄個人生命的堅強意志和決心。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粉骨捐軀》這個詞包含了三個部首:米(⺾)、骨(骨)、并(丷),總共有十四個筆畫。
2. 來源:
《粉骨捐軀》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臨川四夢》中,形容女主角秦香蓮為了保衛家鄉而舍棄個人幸福,甘願犧牲自己的故事。
3. 繁體:
繁體字為《粉骨捐軀》。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粉骨捐軀》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5. 例句:
他為了國家的繁榮,粉骨捐軀,毫不猶豫。
6. 組詞:
粉身碎骨、捐軀報國、魂飛魄散。
7. 近義詞:
壯烈犧牲、英勇就義、奮不顧身。
8. 反義詞:
自私自利、自保不顧、畏首畏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