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t a loss as to what to do] 不知該怎麼對付,形容驚慌、窘迫
語本《論語·子路》:“則6*民無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酉踐尊號,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唐 柳宗元 《謝李吉甫相公示手劄啟》:“感深益懼,喜極增悲,五情交戰,不知所措。”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即有婢媪扶一美人出,與交拜, 南 不知所措, 昉 挽之拜。” 巴金 《秋》十四:“他站在那裡不知所措,身子微微發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知所措漢語 快速查詢。
“不知所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zhī suǒ cuò,意思是形容面對突發或意外情況時,因慌亂、緊張而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以下是詳細解析:
這一成語源自古代漢語,反映了中國文化中對“冷靜應對”的重視。它常被用于文學、日常對話中,強調人在失控情境下的心理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例句,可以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相關成語解析資料。
“不知所措”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知所措”的拆分部首是“一”,筆畫數為11。
《不知所措》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董仲舒傳》,原意為“不知道如何處置有關的問題”。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人在面對困惑、窘迫等情況時,感到無所適從。
“不知所措”的繁體字為「不知所措」。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統一的規範,因此古時候寫作“不知所措”的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
1. 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我感到十分不知所措。
2. 遇到那麼多選擇,她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迷茫、困惑、無助、茫然
張皇、驚慌、慌亂、迷惑
泰然、從容、鎮定、穩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