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利的意思、公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利的解釋

(1).公共的利益。《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商君書·壹言》:“上開公利而塞私門,以緻民力,私勞不顯於國,私門不請於君。”

(2).顯然的便利。《淮南子·說山訓》:“畏馬之辟也,不敢騎;懼車之覆也,不敢乘;是以虛禍距公利也。”

(3).猶功利。 漢 桓寬 《鹽鐵論·輕重》:“諸侯莫能以德,而争於公利。” 王利器 校注引 陳遵默 雲:“公利即功利,德與功利相反,争於功利,則莫能以德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圍繞公共利益展開,但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延伸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公衆或社會的共同利益,強調個人利益應服從集體福祉。例如《商君書》提到“上開公利而塞私門”,體現古代對公共利益的重視。

二、曆史釋義演變

  1. 公共利益
    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大夫不收公利”,指官員不侵占公共資源。
  2. 顯然的便利
    《淮南子》中“虛禍距公利”指因過度擔憂而放棄明顯有利的選擇。
  3. 功利性含義
    漢代《鹽鐵論》提及“争於公利”,此處隱含實際利益或功效的意味。

三、現代應用場景
常用于強調個人行為需以社會福祉為前提,如公共政策制定、道德倫理讨論等。例如:“為公利犧牲個人便利是值得倡導的。”

四、文化價值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觀念,公利思想促進社會和諧,與“私利”形成對比,成為儒家、法家等學派共同推崇的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利

公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公”是拆分的部首,“利”是另一個部首。它的拼音是gōng lì。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康熙字典》中,公的部首是十,總筆畫數是4;利的部首是刀,總筆畫數是7。

來源

“公利”一詞最早見于古文獻《論語·顔淵篇》中:"公冶長可以為宰,而不願,居也不願卒;何如?子路問曰:‘鄉也吾見于夫子而問之,回也問之’ ‘子曰:“公冶長,其以為公務與?Q子路曰:‘是為政與?’ ‘子曰:‘雖然,‘奚其為為政?'子曰:‘夙夜為公,‘道不行以政,‘子路曰:‘何為其書政也?‘子曰:‘求也。‘’ ‘公論曰:“夙夜、春秋不相違。可違也,‘人言何其多也?‘子曰:‘固,夫百工之巧有豈匠心哉?‘是不是也。‘’ ‘公冶長謂孔子曰:“由之不得名于國,如可奈何也已矣‘孔子曰:“公冶長其之子也,深得其正,‘而亡失其邪。當帝之時,‘約以守其位,世業可得已位可守也。何特以政哉?”‘’"

繁體

在繁體字中,公利保持不變,仍然是「公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公利”這個詞的字形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基本上與現代字形相同。

例句

1. 為了公利,我們應該團結一緻。

2. 這個政策對公利有着很大的促進作用。

3. 公利應當放在首位,個人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

組詞

公益、公正、公證、公衆、利益、利民、利劍、利器、利落、超利等。

近義詞

公益、公共利益、公正等。

反義詞

私利、個人利益、不義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