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德的意思、功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德的解釋

(1) [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good deeds and merits]

(2) 功業與德行

功德無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漢書·蘇武傳》

(4) 多泛指念佛、誦經、布施等佛事

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

詳細解釋

(1).功業與德行。《禮記·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 元 張憲 《鹹淳師相》詩:“諛言佞語頌功德,邊事軍聲聽寂寥。” 趙樸初 《金縷曲·周總理逝世周年感賦》:“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長留天地,卻身與雲飛無際。”

(2).佛教語。《大乘義章·十功德義三門分别》:“功謂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衆生,名之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雲功德。”

(3).多泛指念佛、誦經、布施等事。《南史·循吏傳·虞願》:“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罪高佛圖,有何功德!”《水浒傳》第六十回:“寨内揚起長旛,請附近寺院僧衆上山做功德,追薦 晁天王 。”《紅樓夢》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

(4).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 空同子 功德我者厚矣!” 明 胡應麟 《詩薮外編·六朝》:“功德詞林,故自匪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功德”的漢語詞典釋義

“功德”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包含世俗層面的意義,也承載着宗教文化的特殊内涵。

  1. 世俗釋義:功業與德行

    《漢語大詞典》指出,“功德”指“功業與德行”,即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取得的成就與展現的道德品質。例如《禮記·王制》中“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強調對社會的貢獻與德行的統一性。

  2. 佛教釋義:善行與福報

    佛教語境中,“功德”特指通過修行、布施等善行積累的福德與智慧。《佛學大辭典》解釋為“行善所生之利益”,如誦經、禮佛、濟貧等行為均屬“修功德”,信徒認為這些善業可帶來現世福報與來世解脫。《大乘義章》進一步說明:“功謂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德謂福德,濟度衆生”,強調功德兼具自利與利他的雙重意義。

  3. 曆史語用與經典例證

    漢代典籍中,“功德”常與社稷、民生關聯。《漢書·武帝紀》載“功德茂盛,不能盡宣”,用以稱頌帝王政績。唐宋以後,隨着佛教本土化,“功德”逐漸融入民間信仰,如敦煌文書中的“功德碑”“功德窟”均體現宗教與世俗價值的融合。

權威文獻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功德的含義與解釋

功德是一個融合了傳統文化與佛教思想的複合概念,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1.基本定義

功德最初源于《禮記》,指“功業與德行”,即對社會或他人有積極貢獻的行為和品格。在佛教傳入中國後,該詞被賦予更深的宗教内涵,梵語稱“guna”,意為“功能福德”,強調通過善行積累的福慧資糧。

2.佛教中的内涵

佛教認為功德是修行的核心成果,包含兩個維度:

3.實踐方式

佛教提倡多途徑積累功德,包括:

4.功德與福德的區别

注意事項

佛教經典提醒,功德需以清淨心實踐,若摻雜功利目的(如為求名利行善),則可能淪為“虛僞功德”。因此,修功德更需注重動機的純粹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經典依據或實踐案例,可參考佛教經典《維摩诘經》《金剛經》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辭莫辯暴德包身工霸下秉畀炎火竝世壁毯草茶恻憫差降傳熱垂直地帶性脣齒醇熟道臣得政鬥色仿摹幹部四化擱不住谷害孤危孤鴈害發行情輷磕昏寵櫼枊借倩技法鲸飲金錽抉瑕摘釁離心機馬革盛屍馬蒁拍滿青圻晴霞青暈趣鄉日薄柔善色如死灰扇蕩生輝椉鹥神閒氣定事實勝于雄辯首策售貨員書髓逃嫁土星穩婆五蔔五黃小披霞姝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