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德的意思、暴德的詳細解釋
暴德的解釋
謂以暴虐為德。《書·立政》:“其在 受 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 孔穎達 疏:“暴德,言以暴虐為德。”
詞語分解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暴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暴德”指以暴虐為德,即把殘暴的行為當作德行來推崇。該詞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統治者或當權者濫用權力、施行暴政的行為。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立政》:“其在受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 孔穎達對此注釋:“暴德,言以暴虐為德。”。這表明“暴德”在古代文獻中用于批判違背仁政的統治方式。
三、單字解析
- 暴(bào):此處取“兇惡殘酷”之義,如“暴虐”“暴君”;
- 德:本指道德、品行,但在此語境中反用其意,強調将暴行标榜為“德”的扭曲現象。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評述或文學批評,例如:“商纣王暴德,終緻國滅”。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批評極端強權或不人道的政策。
五、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暴德”作為人名的區别(如-7提及的姓名學解釋),後者屬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起名用字,與本文讨論的詞語含義無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暴德》是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行為暴戾而不公正,違背道德準則的行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暴(bào)和德(dé),其中暴的拼音為bào,筆畫數為10,德的拼音為dé,筆畫數為9。
《暴德》一詞可追溯至古代,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中關于道德倫理的思考。其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沒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暴德》的寫法可因時代和文化而異。然而,在古代金文、篆書和隸書中,《暴德》的字形多保持穩定,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漢字發展過程中。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間和地域而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暴德》這個詞的寫法在曆史上變化不大。
以下是一些關于《暴德》的例句:
1. 他的行為暴德,不應該得到容忍。
2. 一個人的品行和言行直接體現了他的暴德。
3. 我們應該堅持守紀律、講道德,而不是沉溺于暴德之中。
一些相關的詞語有:
- 暴力:指使用強力或武力來傷害、威脅或控制他人的行為。
- 不公:指缺乏公正和公平,對某些人或群體偏袒的行為。
反義詞:
- 和諧:指人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關系良好和平衡的狀态。
- 德行:指遵守道德規範,具備高尚品質和良好行為的特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