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刻意挑剔缺點毛病。《東觀漢記·陳元傳》:“抉瑕摘釁,掩其宏美。”
“抉瑕摘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ué xiá zhāi xìn,其核心含義是刻意挑剔缺點或毛病,通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解析:
“抉”意為“挑出”,“瑕”指玉的斑點(喻缺點);“摘”即“摘取”,“釁”指争端或破綻。整體強調通過挑剔細微的缺陷來批評或指責他人。
引申義:
形容對人或事過分苛責,刻意尋找不足之處,忽略整體優點,如《東觀漢記·陳元傳》中“抉瑕摘釁,掩其宏美”(指抓住小問題掩蓋其大優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東觀漢記》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抉瑕摘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揭發缺點,指責過失。它形象地比喻像摘下瑕疵一樣,直截了當地指出毛病或錯誤,借以改正或加以批評。
《抉瑕摘釁》由三個漢字組成:
《抉瑕摘釁》最早出現在宋代傅玄所著《西京雜記》中。
在繁體字中, 抉瑕摘釁 的寫法為「抉瑕摘釁」。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抉瑕摘釁的古字形為:
抉:戈在右邊,象征用兵器抉除缺點。
瑕:以王字頭寫成,下面加上片字,表示有瑕疵的玉石。
摘:用「扌」代替「手」,表示手持撥弄。
釁:在繁體的古字形中,寫作「釁」,下面加上行冠,表示争鬥。
他在會議上抉瑕摘釁,直指團隊存在的問題。
經過抉瑕摘釁,這本小說的質量得以提高。
類似意義的成語有「剔弊揚糜」。
相反意義的成語包括「護短遮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