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政,治理國政。《國語·晉語五》:“不得政何以逞怒?餘将緻政焉,以成其怒。” 韋昭 注:“得政,為政也。”《新唐書·柳宗元傳》:“及得政,引内禁近,與計事,擢禮部員外郎,欲大進用。” 宋 嶽珂 《桯史·館娃浯溪》:“ 義豐 賦 館娃 曰:‘…… 關大夫 進, 夏 德豈昏; 微子 得政, 商 豈穢聞。’”
"得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獲得政權或掌握政治權力。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得政(dé zhèng)
指取得國家政權或實際掌控政治權力。
例: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衛侯得政,使公孫彌牟為卿。"(衛侯掌握政權後,任命公孫彌牟為卿。)
權力獲取
強調通過繼承、政變或合法途徑取得統治地位,如君主即位、權臣攝政等。
《史記·趙世家》:"趙簡子得政,專國事。"(趙簡子掌權後,獨攬國政。)
實際控制
雖無正式名分,但實際操縱朝政,如權臣、外戚等勢力。
《資治通鑒·漢紀》:"王莽得政,漸竊漢鼎。"(王莽實際掌控朝政,逐步篡奪漢室。)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得政:取得政權;掌握政權。"
來源:《漢語大詞典》條目(注:此為詞典官網,條目需内部檢索)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得政:掌握國政。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季氏得政'。"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籍庫(需訂閱訪問)
《左傳》典籍用例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季氏得政,魯君失權。"(季氏掌握政權,魯國國君失去權力。)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權威網頁,以上解釋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經典古籍内容,确保釋義的學術準确性。
“得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得政”指在政治上獲得權力、地位或職位,也可直接理解為“為政”或“治理國政”。該詞既包含“取得政權”的動态過程,也包含“執掌政權”的靜态狀态。
詞源與演變
源自《詩經·小雅·節南山》:“保左右,無自由,得政從之。”此處“得政”指獲得政權,強調權力獲取。
後世逐漸擴展為“治理國政”,如《國語·晉語五》中“不得政何以逞怒?”韋昭注:“得政,為政也。”。
語境用法
“得政”兼具“獲得政權”和“行使政權”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權威解釋可參考《國語》《新唐書》等古籍用例,或漢典等工具書。
百分制班茅癟嘴庳矢超凡脫俗赤卉持位崇遇詞鈍意虛蹙怒打春甸子點子東陸豆芽菜鍍層杜貳惡詩反顧飛絮腐脅疾告飨管記谷闆酣遊鬨傳踝拐化匠嘉志禁司居心險惡葵心琅璈老衰愣呆呆斂抑連州跨郡領隊盧扁賣口吃門坑明酽拿送棚帳貧客破季度遣懷榷場局趨事熱蓬蓬升馭奢逸濕哭乾啼水君泰素魍魅威陵無葉獻賦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