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鐎鬥的意思、鐎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鐎鬥的解釋

一種溫器。三足有柄,用以煮物。《急就篇》卷三“鍛鑄鉛錫鐙錠鐎” 唐 顔師古 注:“鐎謂鐎鬥,溫器也,似銚而無緣。” 馬衡 《中國金石學概要》第三章五:“鐎鬥,溫器也。三足有柄,所以煮物……槍又鐎鬥之别名,槍即鐺也。用之於軍中者,則謂之刁鬥。《廣韻》以刁鬥釋鐎, 孟康 以鐎器釋刁鬥(《史記·李廣傳》集解)。二者之容量皆受一鬥,實同物而異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鐎鬥(jiāo dǒu)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器,具有多功能用途,主要流行于漢魏六朝時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鐎鬥又稱“刁鬥”,是一種三足帶柄的青銅溫器或炊器。其名稱源自容量單位“鬥”,可容一鬥糧食或液體。馬衡在《鐎鬥考》中将其明确歸類為溫器。

二、主要功能

  1. 炊煮與溫食:用于煮飯、加熱羹湯等流食,考古發現底部常有煙炱痕迹。
  2. 溫酒器:《漢金文錄》記載其銘文明确提到“溫酒鐎”。
  3. 量器:作為軍營分發糧食的标準容器。
  4. 夜間傳警:敲擊發聲用于巡邏報警,即“晝炊飯食,夜擊持行”。

三、結構特征

四、曆史演變

五、文化價值

鐎鬥體現了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實用性設計,如南陽博物院藏漢龍首柄銅鐎鬥以龍首裝飾展現藝術性,而鵝首造型則反映漢代動物形象的應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南陽市博物院、績溪縣博物館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鐎鬥》的意思

《鐎鬥》(jiù dǒ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鐵錘。它是一個名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鐎鬥》的拆分部首為金(jīn)和豆(dòu),總共由19個筆畫組成。

來源

《鐎鬥》一詞起源于古代中國,它是由中國古代農民創造出來的工具,用于錘打、敲擊、磨礦石等活動。

繁體

《鐎鬥》的繁體字為「鉸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鐎鬥」的漢字寫法較為多樣,如「鐎」可以寫作「鼇」、「硉」,「鬥」可以寫作「鬥」、「讀」等。

例句

1. 他揮舞着鐎鬥砸碎了堅硬的岩石。

2. 工人們用鐎鬥敲打着熱鐵,制造出精美的器物。

組詞

鐎鬥砸、鐎鬥錘、鐎鬥敲、鐎鬥擊

近義詞

鐵錘、錘子、榔頭、錘石

反義詞

軟榔、綿錘、輕錘、木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