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官名。 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三年置。而後或置或否。 宋 大中祥符 中,與淑儀同。《宋書·後妃傳序》:“﹝ 太宗 泰始 三年﹞增淑容、承徽、列榮。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脩華、脩儀、脩容為九嬪。”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嫔禦命婦·淑容》:“《南史》又曰: 宋明帝 泰始 二年,置淑容。自後或置或否,逮于國初,亦省不置。 大中祥符 中,與淑儀同, 真宗 增置也。”參見“ 淑儀 ”。
“淑容”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官職和詞語本義兩個角度解釋,綜合多個來源信息如下:
一、古代女官封號 “淑容”是南朝宋明帝于泰始三年(公元467年)設置的妃嫔封號,屬後宮九嫔等級。該封號在後世朝代中時置時廢,至宋代大中祥符年間,其地位與“淑儀”相當,成為宮廷女官制度中的固定職位。
二、詞語本義解析 由“淑”與“容”二字構成:
組合後,“淑容”形容女子兼具内在美德與優雅外在,常用于贊美女性的品行高潔、儀态大方,例如“淑容之姿,溫婉如玉”。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官職制度與詞語語義演變,若需考證具體曆史細節,可參考《宋書·後妃傳》等文獻。
淑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女人的儀态端莊美麗,溫文爾雅的樣子。
淑容由兩個部首組成:水(氵)和冗(⺁)。
拆分的筆畫數量是13畫。
淑容最早出現于《詩經·小雅·常棣》篇中:“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女子的兒态。
在繁體字中,淑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淑容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古代篆字的寫法為“㠯”,而小篆的寫法為“㠰”。
她的淑容端莊美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淑容是一個單詞,沒有可以組成的詞性。
文雅、兒态、儀态端莊
粗俗、庸俗、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