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辜的意思、備辜的詳細解釋
備辜的解釋
服罪。《漢書·王莽傳上》:“所征殄滅,盡備其辜,天下鹹寧。”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十五》:“‘備’讀為‘伏’,《漢書》言‘伏罪’者多矣,字或作‘服’。服、伏、備三字,古皆讀如‘匍匐’之‘匐’,故字亦相通。” 漢 王符 《潛夫論·述赦》:“夫有罪而備辜,寃結而信理,此天之正也,而王之法也。”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 辜的解釋 辜 ū 罪:無辜。辜功(罪行)。死有餘辜。 負,背:辜負。 姓。 筆畫數:; 部首:辛;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備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1.基本含義
- 服罪:根據《漢書·王莽傳》及王念孫的注釋,“備”通“伏”或“服”,意為承認罪行,接受懲罰。例如《潛夫論》中“有罪而備辜”即指有罪者服罪。
- 古籍例證:
- 《漢書》:“所征殄滅,盡備其辜。”
- 《潛夫論》:“夫有罪而備辜,寃結而信理。”
2.可能存在的混淆
-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備辜”解釋為“事前準備防止過失”,但這種說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對“備”和“辜”的單獨釋義拼合而成,需謹慎對待。
3.權威來源結論
- 綜合漢典、滬江詞典等高權威性資料,“備辜”的核心含義應為服罪,強調對罪行的承認與承擔,而非現代誤傳的“預防過失”。
補充說明:
- “辜”的單獨釋義:指罪行、罪過(如“無辜”“死有餘辜”),與“備辜”中的“辜”含義一緻。
建議在古籍或正式文獻中采用“服罪”的解釋,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辜(bèi gū)是一個多音字詞。它的意思有兩個:一個是指事先防備着悔過的心情和态度;另一個是指事前明确表達悔過的意願和誠心。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字旁和瓜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2畫。
《備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備辜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字形和結構略有差異。在繁體字中,備辜的寫法保留了這些古時候的特點。
以下是一些使用備辜的例句:
1. 他備辜着悔過的心情,向朋友道歉。
2. 我們應該在做事之前備辜,這樣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與備辜相關的組詞包括:悔過、忏悔、懊悔。這些詞都與一種悔過和反思的意義密切相關。相反,與備辜意思相反的詞包括:無悔、堅持不悔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