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書的意思、寄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書的解釋

傳遞書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賦》:“親友離絶,妻孥流轉; 玉關 寄書, 章臺 留釧。” 唐 韓愈 《贈别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 宋 陸遊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二:“寄書何時到, 江 漢 春茫茫。”《水浒傳》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殺了 閻婆惜 ,每每寄書來與我,千萬教我去寨裡住幾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忽有客自 東粵 來,寄 陶生 函信。發之,則囑姊歸焉。考其寄書之日,即妻死之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寄書”指通過書信傳遞信息或表達思念之情,常用于描述因距離阻隔而借助書信溝通的場景。這一行為不僅包含信息傳遞,也承載着情感表達的功能。


詳細解釋

  1. 核心意義
    字面含義為“傳遞書信”,強調通過信件實現遠距離交流。例如:

    • 杜甫詩句“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表達戰亂中書信難通的無奈;
    • 徐光啟在家書中叮囑兒子“時時覓便信寄書來”,體現對親情的重視。
  2. 文學與情感表達
    古代文學中,“寄書”常與離别、思念等情感關聯。如:

    • 庾信《竹杖賦》中“玉關寄書,章臺留釧”,暗含親友離散的愁緒;
    • 陸遊“寄書何時到,江漢春茫茫”抒發了盼信的焦灼。
  3. 其他用法
    極少數語境下可指“郵寄書籍”(如提到),但此用法罕見且非主流。


常見出處


“寄書”的核心是“以信傳情”,既承載信息傳遞的實用性,又蘊含深厚的情感價值。其用法在古典文學中尤為常見,現代語境中則多用于懷舊或書面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書 - 詞義

“寄書”是指通過郵遞将書籍寄送給他人。寄書是一種傳遞信息、分享智慧的方式。

寄書 -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書的部首是宀(mian)。

“寄”字的筆畫順序:丨丶丿、勹、冂、泫(xuan)。

“書”字的筆畫順序:丨、勹、㇏、一、丨、ˋ、㇐、㇆、丆。

寄書 - 來源

“寄書”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名言:“詩雲:‘寄書長不達’”。從古代開始,人們就通過信件、書信等形式進行書信往來。

寄書 - 繁體

繁體字“寄書”。

寄書 -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寄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寄書的寫法為“寀書”。

寄書 - 例句

他通過郵局寄書給遠在他鄉的朋友。

遠方的親人通過寄書向我送去了祝福和關懷。

寄書 - 組詞

寄信、寄包裹、寄郵件、寄快遞、寄明信片

寄書 - 近義詞

投寄書籍、郵寄書本、發送書籍

寄書 - 反義詞

收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