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身居江湖而心向朝廷。語本《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宋 範成大 《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詩:“一封朝奏鈞天夢,萬裡 江 行魏闕心。” 宋 劉辰翁 《行香子·疊韻》詞:“歎魏闕心,磻石魄, 汨羅 身。”
“魏阙心”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詞義演變
最初形容隱士或退居者仍心系國事,後泛指雖處低位卻胸懷家國。例如宋代範成大詩雲:“一封朝奏鈞天夢,萬裡江行魏阙心”,劉辰翁詞中亦用“歎魏阙心”表達類似情感。
常見誤讀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心思深沉”,實為混淆。正确含義應緊扣“心系朝廷”的忠誠主題。
近義關聯
與“身在曹營心在漢”“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等表達有相似意境,均體現個人境遇與家國情懷的對比。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或宋代相關詩詞(如範成大《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
魏阙心,是漢字詞彙,由兩個字組成。以下是對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魏(國字旁、魏字邊、丷、二劃)+ 阙(阜旁、口、十劃)+ 心(心字底、三劃)= 魏阙心(15劃)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了魏武安侯世系,“阙”一詞取自他的封地“擢陽邑阙”。根據其中的史料記載,人們衍生出“魏阙心”一詞來形容憂思憂慮之意。
魏闕心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無法直接顯示具體古代漢字形狀,以下是現代漢字的古體寫法:
魏:長八一黑
阙:纟又口十立
心:㣺自
他最近一直魏阙心,好像有什麼困擾在心頭。
魏國、魏氏、阙邑、阙裡、心情、心緒、心煩等
愁懷、憂慮、煩躁
快樂、輕松、安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