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車上油,給馬喂料。指準備起程。語出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 盤 兮,終吾生以徜徉。” 明 屠隆 《綵毫記·欽取回朝》:“羨調和鼎鼐,便膏車秣馬好歸來。” 清 新廣東武生 《黃蕭養回頭》:“﹝ 劉三白 ﹞與某膏車秣馬,後隊興兵呀。”
“膏車秣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為車軸上油(膏車)、給馬匹喂飼料(秣馬),表示準備啟程或整裝待發的狀态。該成語強調出行前的細緻準備工作。
二、出處與演變
三、常見誤讀說明
部分資料(如、4)提到該成語比喻“精心維護事物”或關聯《史記》,此說法缺乏權威依據。根據高可信度來源,其本義僅指向出行準備,并無引申義。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
五、語法功能
可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羨調和鼎鼐,便膏車秣馬好歸來”(明·屠隆)。
《膏車秣馬》是一個成語,意為你可以舍得給馬匹蓋膏藥、拉車,但是對于人類貌似卻不那麼仁慈。
《膏車秣馬》這個成語的部首分别是虍(虍字旁)+車(四點水)+禾(三點水)+馬(馬字頭),總共有18個筆畫。
《膏車秣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中,引用了當時一個關于宋國人民對馬匹和車輛的照顧的故事。 根據故事,宋國人民對馬匹很是關懷,為它們蓋上膏藥,給它們拉車;而對于人類來說,卻缺乏同樣的關懷和照顧。
《膏車秣馬》的繁體字是「膏車穆馬」。
在古時候,《膏車秣馬》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馬字的頂部有一個額外的點。
他對他的寵物狗格外關懷,照顧得如同《膏車秣馬》。
寵物、關懷、照顧、馬車、蓋、膏藥
愛莫能助、薪盡火傳、置之度外
體貼入微、以人為本、關注人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