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空疏的意思、空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空疏的解釋

[empty and shallow] 空洞淺薄,沒有實在的内容

詳細解釋

亦作“ 空疎 ”。1.竹節之間的距離長。 漢 陳琳 《武軍賦》:“矢則 申 息 、 肅慎 ,箘簵空疏;焦銅毒鐵,麗轂撻輈。”

(2).放縱散漫。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自古文人,多陷輕薄…… 顔延年 負氣摧黜, 謝靈運 空疎亂紀。” 宋 楊億 《受诏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 嵇康 真懶慢, 謝客 本空疎。”

(3).空虛淺薄。 宋 蘇轼 《乞校正陸贽奏議上進劄子》:“臣等猥以空疎,備員講讀,聖明天縱,學問日新。”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暮逢喪亂,負母流離,退栖陋室,與百姓雜處,又焉得有奇聞異見,下逮於農瑣哉!是空疎不學,未有甚於某者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一)》:“寥寥三百餘字耳,卻已将學生對于舊學之空疏和官師态度之浮薄寫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空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竹節之間的距離較長,形容物體結構松散。例如漢代陳琳《武軍賦》中“箘簵空疏”,即用此意。

  2. 引申義

    • 放縱散漫: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如《顔氏家訓》提到謝靈運“空疎亂紀”,指其行為不羁、缺乏約束。
    • 空虛淺薄:指學問、文章等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宋代蘇轼曾自謙“猥以空疎”,清代黃宗羲也以“空疏不學”形容自身不足。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空疏”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強調内容或思想的貧乏。例如:


相關提示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顔氏家訓》《武軍賦》等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空疏:詞義、拆分與筆畫

空疏(kōng shū)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思想、言語或行為空虛、浮躁、不切實際。

空疏的拆分部首是“穴”(xué)和“疋”(pǐ)。穴表示空洞、沒有内容;疋表示紡織品,有時也用來表示輕薄的意思。這兩個部首加在一起,構成了空疏這個詞語。

空疏的筆畫數量為11畫。

來源與繁體

空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之中,原本指冒險不務實的行為。後來,擴展到形容人的言行空虛、虛浮。

在繁體字中,“空”保持不變,而“疏”字則将“疋”變成了“署”,表示了行為或言辭的過分松散、不嚴肅。

古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法中,空疏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來說,“空”字在篆書中以一個類似框架的形狀包裹着中間的“穴”字。而“疏”字則以左邊的“網”字旁加上右邊的“署”字形成。

例句

1. 他的思想太空疏了,總是不切實際。

2. 别把時間浪費在空疏的想法上面,行動起來才能有所改變。

3. 寫作要注意結合實際,不要隻停留在空疏的理論層面。

組詞

1. 空虛:形容内心或生活空無一物。

2. 空洞:形容思想、理論等毫無實質内容。

3. 浮躁:形容心情、言行等表現出的浮躁、不安定。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虛幻、空派

反義詞:實際、踏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