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津巴布韋的意思、大津巴布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津巴布韋的解釋

南非津巴布韋的古城遺址。“津巴布韋”意為“石頭房子”。有龐大的石頭建築群和精美石雕。約始建于公元5世紀,12-16世紀為強大的莫諾莫塔帕王國都城。對外貿易興盛,輸出黃金、象牙等。後受羅茲威王國統治。約19世紀初被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津巴布韋(Great Zimbabwe)是非洲南部重要的古代文明遺址,其名稱源自紹納語“Dzimba dza mabwe”,意為“石頭建築”。該詞在漢語語境中特指11至15世紀存在于今津巴布韋共和國境内的班圖人王國都城遺址。

核心釋義與曆史脈絡

  1. 地理位置

    遺址位于津巴布韋馬斯溫戈省,距離現代首都哈拉雷約300公裡,由花崗岩砌築的衛城、谷地遺址和橢圓形圍場三部分組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6年将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2. 文明特征

    考古研究表明,大津巴布韋是非洲鐵器時代晚期的貿易中心,出土的中國青瓷、阿拉伯玻璃珠和印度棉布佐證了其跨印度洋貿易網絡地位(參考《非洲考古學》第3版)。标志性建築“圓錐塔”高9米,采用無黏合幹砌工藝,體現古代紹納人的工程技術。

  3. 文化象征

    現代津巴布韋國名及貨币名稱均源自該遺址,國徽圖案包含遺址石雕元素。英國考古學家蘭德爾-麥基弗1905年的發掘報告首次科學證實了該遺址的非洲本土起源。

學術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大津巴布韋”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曆史遺址

  1. 詞源與含義
    源于紹納語(Shona),意為“石頭建築”或“神聖的石屋”,指代非洲南部津巴布韋共和國境内的一組古代巨石建築群遺址。

  2. 曆史背景

    • 始建于公元4-5世紀,12-16世紀達到鼎盛,曾是莫諾莫塔帕王國都城。
    • 覆蓋面積約7-8平方公裡,包含山丘建築群、衛城圍牆(高9米,厚5米)及山谷遺迹群。
    • 作為貿易中心,輸出黃金、象牙等資源,後于19世紀初衰落。

二、引申含義(非主流用法)

在漢語中,該詞曾被引申為成語,比喻事物極其龐大、複雜或混亂,但此用法較少見,且與曆史實體無直接關聯。


主流含義指向非洲古代文明遺址,其石構建築體現了紹納人的技術與文化成就,是南部非洲重要的考古遺産。

别人正在浏覽...

白燦百法變換表擢並耕兵死不相稱慘刻曹事查房常十萬成渙誠切炊事班春老竄謀錯龜大模屍樣耳聞則誦遏陽泛淘淘憤滿膈膜好玩家廟箭旗嘉屬寖辟舊疾龛火寇烽礦渣哭天抹淚連萼連莖林芿流失魯削漫沙美器苗父命讨蹑節逆降拍案而起鵬舉迫辱牽俗青連曲秀才生扭生食省台水質焘載同歸于盡退歸威武不屈黠猾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