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達高雅。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長文 通雅,義格終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 嚴複 《<蒙養鏡>序》:“今者 桐城 吳君 燕來 ,以通雅之才,躬迻譯之事,明白曉暢,殊便家人。”
"通雅"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典籍應用兩個層面解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字義解析
"通"
本義為貫通、暢達,引申為通曉、博識。《說文解字》釋:"通,達也",強調無阻礙的貫通狀态。在學術語境中,指對知識體系的全面掌握與融會貫通。
"雅"
本義為正确、規範,源自《詩經》"風雅頌"體系,後引申為高尚、正統。《爾雅》作為最早訓诂專書,"雅"即指合乎規範的語言。引申指學識的純正與品格的端方。
二、合成詞釋義
"通雅"融合二字精髓,核心含義為:
學識淵博且雅正純厚,既強調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亦注重學術品格的正統性。具體表現為:
三、典籍例證
明代學者方以智所著《通雅》,書名即取此義。該書涵蓋天文、地理、醫藥等百科知識,考據精詳且文風雅馴,《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考證奧博,明代罕匹",完美诠釋"通雅"的學術境界。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通雅"多用于贊譽學者(如"通雅之士"),形容其治學兼具廣博視野與嚴謹态度,或評價著作(如"文辭典雅,識見通雅")體現内容與形式的雙重典範性。
權威參考來源
“通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才識,也可指明代的一部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形容人通達高雅、才識廣博且品格端正。
出處與用例:
指明代方以智所著《通雅》:
如需進一步了解《通雅》的學術價值,可參考古籍研究領域的權威文獻。
薄暮冥冥菝葜犇馬磛岩嘲讦朝生暮死承權傳道受業篡煞翠葉打門蹀虛滌棉蛾述放論反客為主浮冒烰炭規佐孤厲紅貨皇靈胡盧醮文假容畟然久計鞠侯儁出峻遷居重馭輕考判快果勞疲黎明六印魯經鹿皮帽馬超拏掇慓慓媲偶疈事青釉料秋吟三昧掃葉受藏手胼足胝宿惑隨化肅霜偷營魏紅穩笃笃文輝文源閣霞館響胡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