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躁的意思、剛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躁的解釋

剛強急躁。《魏書·崔僧淵傳》:“ 祖龍 ,司空行參軍,性剛躁,父亡後,與兄 伯驎 訟競嫡庶,并以刀劍自衛,若怨讎焉。”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下》:“﹝ 鄭還古 ﹞竟以剛躁,喜持論,不容於時,惜也。”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蘇劉義>序》:“其人剛躁不可近,然能服義,終始不失大節。”《明史·呂大器傳》:“ 大器 負才,性剛躁,善避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剛躁”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特征,其核心含義為剛強且急躁,帶有性格鮮明、易沖動的特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具體解析

  1. 性格特質
    表現為剛烈不屈與急躁沖動的結合。這類人往往原則性強,但遇事缺乏冷靜,容易因情緒過激引發沖突(如《明史》中呂大器“性剛躁,善避事”)。

  2. 曆史用例

    • 《魏書·崔僧淵傳》提到祖龍“性剛躁”,因争奪嫡庶地位與兄弟刀劍相向。
    • 宋代文天祥評價蘇劉義“剛躁不可近,然能服義”,說明剛躁者雖難相處,但可能堅守道義。
  3. 評價的雙面性
    該詞并非完全貶義。例如《因話錄》提到鄭還古因“剛躁”不容于時,但也暗示其敢于直言()。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建議

在當代語境中,“剛躁”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需結合具體情境判斷褒貶。若形容現代人,需注意其隱含的批評色彩,可替換為“直率急躁”等中性表述。

(相關釋義綜合自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剛躁

剛躁(gāng zào)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它可以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情緒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剛躁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刂"是刀的部首,"足"是足的部首。剛躁的總筆畫數為15個。

來源

剛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傳上》中。“剛”代表強硬、堅定,躁是指性格急躁、易怒。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用來描述情緒、行為或事物的狀态。

繁體

剛躁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剛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剛躁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剛躁這個具體詞語的古代寫法尚沒有确切記錄。

例句

1. 他的脾氣剛躁,容易與人發生争吵。

2. 這個季節的天氣剛躁,時而熱熬人,時而陰沉潮濕。

組詞

剛躁作為一個形容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例如:

- 剛躁自立:形容一個人自尊心強,情緒容易波動。

- 剛躁不安:形容一個人性格急躁,心情不穩定。

近義詞

剛躁的近義詞包括:暴躁、易怒、性急。

反義詞

剛躁的反義詞包括:溫和、耐心、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