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的意思、亭亭玉立的詳細解釋
亭亭玉立的解釋
[slim and graceful;tall and erect] 指身材修長美麗或花木細長挺拔。亦作“玉立亭亭”
詳細解釋
形容花木主幹挺拔或美人的身材修長。 元 無名氏 《醉高歌帶喜春來·詠玉簪花》曲:“禁苑中試看花開,誰似他幽閑潔白,亭亭玉立琱軒外。”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有女名 憨園 ,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 巴金 《家》二三:“尤其可愛的是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材,比他妻子 沉氏 的短胖的身子好看多了。”
詞語分解
- 亭亭的解釋 ∶高聳直立的樣子亭亭淨植。;;宋; 周敦頤《愛蓮說》亭亭獨立。;;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亭亭如蓋。;;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氣詳細解釋.高聳貌。《文選·張衡<西京賦
- 玉立的解釋 ∶姿态美好玉立的少女 ∶節操堅定不移 ∶比喻挺立不屈詳細解釋.比喻堅貞不屈。 晉 桓溫 《薦谯元彥表》:“兇命屢招,姦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杜門絶迹,不面僞庭。”.比
網絡擴展解釋
“亭亭玉立”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形容女子身材修長秀麗、姿态優雅端莊,或形容花木、建築等形體挺拔美麗。其中:
- 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強調挺拔感;
- 玉立:比喻姿态如美玉般溫潤美好。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唐代李百藥《北齊書·徐之才傳》,描述白雲幻化為美婦人“亭亭而立”的場景。
- 文學化發展:明代張岱《公祭祁夫人文》首次明确使用“亭亭玉立”形容女性,清代沈複《浮生六記》則擴展用于描繪花木。
- 《詩經》關聯:雖原文未直接出現該成語,但《詩經·小雅·采薇》中“亭亭”形容薇草姿态,為後世引申提供了語義基礎。
三、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適用對象:
- 人物:多用于年輕女性,如“少女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
- 植物/建築:如“荷花亭亭玉立”“古塔亭亭玉立”。
四、語言對比
- 近義詞:袅袅婷婷、風儀玉立(側重姿态輕盈);
- 反義詞:其貌不揚(形容外貌普通)。
五、經典例句
- 郭沫若《百花齊放·睡蓮》:“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遠遜。”
- 沈複《浮生六記》:“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
(注: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北齊書》《浮生六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亭亭玉立
《亭亭玉立》是一個成語,描述女子容貌端莊美麗,身姿挺拔,給人一種高貴嬌美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亭亭玉立》的拆分部首為“亠、十、玉、立”,總計12個筆畫。
來源
《亭亭玉立》這個成語來自于《詩經·唐風·遵彼正則》中的一句詩,“亭亭如敖,如履如佩”,形容少女婉約的容貌和端莊的舉止,後來演變為形容女子的美态美貌。
繁體
《亭亭玉立》的繁體字寫作「亭亭玉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亭亭玉立」可以寫作「亭亭玉立」。
例句
他妹妹長得亭亭玉立,每次出門都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組詞
美麗、端莊、嬌美、高貴、容貌等。
近義詞
貌美如花、儀态萬千、姣美絕倫。
反義詞
丑陋、笨拙、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