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全的意思、虧全的詳細解釋
虧全的解釋
缺損與完滿。《文選·左思<吳都賦>》:“窮性極形,盈虛自然;蚌蛤珠胎,與月虧全。” 呂向 注:“蛟蛤珠胎皆盈虧之物。月滿則珠全,月虧則珠缺。” 唐 黃滔 《課虛責有賦》:“乃使巧拙應機,虧全任器。”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席上用王德和推官韻壽南澗》詞:“莫問行藏用舍,畢竟山林鐘鼎,底事有虧全?”
詞語分解
- 虧的解釋 虧 (虧) ī 缺損:虧本。 對不起:虧不了你。 幸而:多虧你提醒我。 表示譏諷:虧你做得出來。 盈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全的解釋 全 á 完備,齊備,完整,不缺少:齊全。完全。智勇雙全。求全責備。 整個,遍:全部。全國。全民。全神貫注。全心全意。 都:代表全來了。 使不受損傷:保全。 姓。 齊都 筆畫數:; 部首:入; 筆順編
專業解析
"虧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哲學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 本義:缺損與完整
- 字面構成: "虧"指缺損、不足、減少;"全"指完整、完備、無缺。
- 基本含義: "虧全"即指事物的缺損與完整兩種對立狀态。它描述的是一個事物或狀态從完整到缺損,或從缺損到完整的變化過程或對比關系。
- 哲學意涵(源于《莊子》): 在道家思想中,"虧全"超越了簡單的物理狀态描述,被賦予了深刻的哲學意義。它代表的是自然之道的運行規律。萬物在自然中,其形态、狀态(如月亮的圓缺、生命的生死、器皿的成毀)看似有"虧"有"全",但這都是大道運行的自然體現,是循環往複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本身并無絕對的好壞、優劣之分。執着于追求"全"(完美、完整)或厭惡"虧"(缺損、消亡),反而是違背自然、徒增煩惱的體現。莊子主張順應這種自然的"虧全"變化。
二、 現代理解與用法
- 古語留存: "虧全"一詞主要作為古語詞保留在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哲學含義在解讀《莊子》等道家經典時尤為重要。
- 姓名用字: 在現代,"虧"字極少用于名字,"全"字則很常見。"虧全"組合作為名字非常罕見,若使用,其寓意可能更側重于"全"(如希望人生圓滿、事業有成),而"虧"字在名字中通常不被選用,因其帶有消極含義。
"虧全"意指缺損與完整,其核心價值在于道家哲學中闡述的自然變化觀。它強調萬物狀态(如圓缺、成毀、生死)的相互轉化是自然規律的體現,人應超越對"全"的執着和對"虧"的厭惡,以達觀順應的心态看待世間萬物的變化。
參考來源:
- 《莊子·德充符》原文及注解: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靈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兌;使日夜無郤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于心者也。是之謂才全。……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将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且夫乘物以遊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緻命,此其難者?" (郭象注對"才全"、"德不形"等有深入闡釋,涉及對"全"的理解)。 來源:權威古籍及曆代注疏(如中華書局《莊子集釋》)。
-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 主編): 對"虧"、"全"二字有詳盡釋義,并收錄"虧全"詞條,解釋其"缺損與完整"的含義,并引《莊子》相關思想。 來源:權威漢語工具書。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提供"虧"、"全"的古義及在複合詞中的用法參考。 來源:權威古漢語工具書。
- 《中國姓名學》相關研究: 分析漢字在姓名中的使用頻率和寓意偏好,指出"虧"字在現代姓名中極少使用,"全"字則寓意積極。 來源:姓名學、文化學研究著作或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虧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虧全”由“虧”(缺損)和“全”(完滿)組成,字面含義是缺損與完滿的對立統一。它常用來描述事物因自然規律或人為因素而産生的盈虧變化,例如月亮的圓缺影響蚌蛤珠胎的生長狀态。
二、詳細解釋
-
自然規律中的盈虧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左思<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指珍珠的生成與月相變化相關,月滿則珠全,月虧則珠缺。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自然現象的觀察。
-
事物狀态的辯證關系
在文學作品中,“虧全”常被引申為事物不完美與完美的并存,例如唐代黃滔《課虛責有賦》中“巧拙應機,虧全任器”,強調事物的優劣取決于其適用場景。
三、古籍出處與用法
- 《吳都賦》:以自然現象比喻事物盈虧,是“虧全”的經典用例。
- 辛棄疾詞作:宋代辛棄疾在《水調歌頭》中反問“底事有虧全”,表達對人生得失的哲學思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盈虧、缺損、得失。
- 反義詞:圓滿、完整(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虧全”主要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強調事物因自然或人為因素産生的缺損與完滿狀态。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弄倍道而進備價俵散並世弊帚車賦趁空串門子從略粗魯誕談唔笃扼吭煩酲非舉馮瀛王凫騎怪事咄咄過錢漢陵橫行天下烘煁黃手火戲戒儆箕瓢記事珠柩室谲險亢心憍氣款誠狂闇濫侈牢什古子留退卵殼律格木撥難忘旁作品骘披磔清鑒人子善平盛情詩遞釋流手起刀落悚怛鐵心木腸托物陳喻忘年之好文豹舞筵閑花野草小垂卸腳醯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