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鄉在外期間。 唐 牟融 《送範啟東還京》詩:“客裡故人尊酒别,天涯遊子弊裘寒。” 宋 劉一止 《洞仙歌·梅》詞:“行人怨,角聲吹老,歎客裡,經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韻時中》:“ 淮南 數日将寒食,客裡三春尚臘衣。”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貧中聚散思親串,客裡行藏感歲華。”
“客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è lǐ(注音:ㄎㄜˋ ㄌㄧˇ),其核心含義指離鄉在外期間,常用于描述身處異鄉或陌生環境的狀态。
基本含義
由“客”(他鄉作客)和“裡”(所處範圍)組成,字面意為“在異鄉的居所”,引申為漂泊在外、暫居他鄉 的生活狀态。例如古詩中“客裡三春尚臘衣”,即表達遊子寒冬仍着單衣的凄涼感。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現以下情感:
現代延伸
雖為古漢語詞彙,但現代仍可用于書面或詩意表達,如描述留學生活、異地工作等情境,隱含對故鄉的思念或身在他鄉的疏離感。
“客裡”既是地理空間的“他鄉”,也承載了時間維度的“客居歲月”,常與羁旅愁思、人生況味等情感關聯,是中文詩詞中典型的意象詞彙。
《客裡》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在他人的家中、他人所在的地方。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客」和「裡」。
「客」的拆分部首是「宀」,它的總筆畫數是9。而「裡」的拆分部首是「田」,它的總筆畫數是7。
《客裡》一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它既可以指代他人的家,也可以指代他人所在的地方。這個詞語通常是用來表達與自己的關系較遠、不熟悉或陌生的環境。
《客裡》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客裡」。
在古代,「客裡」這個詞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客裏」、「客裏」或「客刐」等。
以下是一些使用「客裡」這個詞的例句:
1. 在這陌生的客裡,我感到有些不安。
2. 老張已經離開自己的家,踏上了陌生的客裡。
3. 客裡的人們對我很友好,讓我感到溫暖。
與「客裡」相關的組詞有:「客戶」、「裡外」、「客觀」。
與「客裡」近義的詞語是:「他方」、「異地」、「外地」。而與之反義的詞語則是:「故鄉」、「家中」、「自己的地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