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荊的意思、識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荊的解釋

[have the honor of ****** your acquaintance] 敬辭。原指久聞其名而初次見面結識的敬詞,今指初次見面或結識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 韓荊州(長史韓朝宗)’。—— 李白《與韓荊州書》

避地曾來銀嶺居,識荊已是二年餘。——元· 魯直《次程仲京韻》

詳細解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白 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 韓荊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 韓荊州 ,指 韓朝宗 ,當時為 荊州 長史。後因以“識荊”為初次識面的敬辭。 唐 牟融 《贈韓翃》詩:“京國久知名,江河近識 荊 。” 明 王玉峰 《焚香記·相決》:“久聞先生風鑑,未曾識 荊 。” 田漢 《麗人行》第十七場:“ 劉先生 ,聞名已久沒見過面,今天才有識 荊 的機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荊是漢語中一個典雅謙敬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識荊”典出唐代李白的《與韓荊州書》。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以舉薦賢才著稱。李白在信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表達對結識賢者的仰慕。後“識荊”凝練為初次拜見或結識敬仰之人的敬辭。


二、引申含義

  1. 敬辭屬性

    專用于對尊長、賢者或仰慕對象的初次見面,含謙敬色彩。如:“久聞先生大名,今日識荊,幸何如之!”(《漢語大詞典》例證)。

  2. 文化意蘊

    承載傳統文人“慕賢尚德”的價值觀,體現對才學與品格的推崇(《古漢語典故辭典》釋義)。


三、用法規範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識荊:敬辭。原指識韓荊州,後用作初次識面的敬語。”

  2. 《辭海》(第七版)

    “典出李白《與韓荊州書》。後以‘識荊’為初次見面的美稱。”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識荊:謙辭,表示初次見面或結識仰慕之人。”


五、例句賞析


結語

“識荊”作為承載文化記憶的敬語,其使用需嚴格遵循典故本義與語境規範。在現代漢語中雖應用範圍有限,但仍常見于學術交流、文人酬答等場合,是漢語禮儀表達的典雅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識荊”是一個書面敬辭,主要用于表達對初次見面或結識的敬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源自唐代李白《與韓荊州書》中的名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裡的“韓荊州”指荊州長史韓朝宗,因古人常以官職加地名尊稱他人(如“柳柳州”指柳宗元),李白借此表達對韓朝宗的仰慕。後人便以“識荊”代指初次結識賢者或敬重之人。

二、本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初次見面或結識,帶有尊敬對方的意味。例如:“久聞先生風鑒,未曾識荊。”(明代王玉峰《焚香記·相決》)。
  2. 現代延伸
    現代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語,表達對初次見面者的敬意,如:“今日識荊,深感榮幸。”

三、相關表達

四、結構解析

五、應用場景

適用于學術交流、正式社交等場合,常見于書信、緻辭或文學作品中,體現謙遜與尊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李白《與韓荊州書》。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頓阿僧祇白狄寶塔詩變分法邊隅廁飾朝房赤俄春櫃刺蜚鼎足地緣翻修風竿風前殘燭風羽幹戈征戰根由郝郝鴻眇華甸寄雁傳書俊譽劇組慨息牢拉老之将至亮節連緣靈籌流藻樓閣淪棄驢夫馬樁密稠明審孥兒巧發奇中氣喘如牛青年心理學歧趨七椀渠輩衢肆上詳杉松聲略瘦骨伶仃水碧山青熟知蘇東坡貪縱通祀退送完籤甕牖繩樞無氣歇香火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