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衙的意思、放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衙的解釋

屬吏早晚參谒主司聽候差遣謂之衙參。退衙謂之“放衙”。 宋 蘇轼 《入峽》詩:“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 姚安公 與 福建 李公 根侯 ,寓皆相近,放衙後,同往視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放衙”是古代官署用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官吏結束辦公、退出衙門的日常行為。古代官員每日早晚需參谒上級(衙參),處理完公務後稱為“放衙”。例如:

    • 蘇轼《入峽》詩雲:“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描述傍晚放衙時擊鼓為號的場景。
    •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記載:“放衙後,同往視之”,說明放衙即公務結束後的時段。
  2. 引申含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官員放下威嚴,虛心聽取民意”。但這一說法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放衙”制度在宋代較為常見,但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官吏退衙的時間節點,而非行政制度本身。若需引用,建議以古典文獻中的用法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衙這個詞是指官員解決案件、處理公務後離開衙門,返回自己的住所或辦公室的意思。拆分部首是方和衣,筆畫數為8。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官府制度,官員在衙門辦公,處理完公務後放衙回去休息。在繁體字中,放衙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似,隻是有些字形可能有細微差别。例如:「放」字的古代寫法中,「方」的左邊是「土」而不是「方」。一個例句是「下了晚班,他心情愉快地放衙回家了」。與放衙相關的組詞有「放假」、「放學」等,近義詞可以是「下班」、「解散」,反義詞可能是「開庭」、「開會」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