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尚書的意思、白衣尚書的詳細解釋
白衣尚書的解釋
東漢 鄭均 的稱號。《東觀漢記·鄭均傳》:“ 均 屢辟不詣,公車特徵,拜侍禦史,月餘遷尚書, 肅宗 敬重之,後以病告歸……帝東邊過 任城 ,乃幸 均 舍,勑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故時人號為‘白衣尚書’。” 唐 李白 《任城縣廳壁記》:“ 青衣太昊 之遺墟,白衣尚書之舊裡。”後亦用以指辭官歸裡仍享受尚書官爵俸祿的大臣。《梁書·何胤傳》:“ 果 ( 王果 )還,以 胤 意奏聞,有敕給白衣尚書祿, 胤 固辭。”
詞語分解
- 白衣的解釋 ∶白色衣服新娘身穿白衣 ∶平民;未曾獲得功名的人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詳細解釋.白色衣服。《呂氏春秋·孟秋》:“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舊唐書·薛仁貴傳》:“ 仁
- 尚書的解釋 ∶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于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置,清代相沿不改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
網絡擴展解釋
“白衣尚書”是一個源自東漢時期的成語,主要用來形容清廉正直、品德高尚的官員,後也引申指辭官歸鄉仍享受原官職待遇的大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官員廉潔自律、品行高潔,尤其強調在辭官後仍保持高尚節操。其中“白衣”象征樸素與純潔,“尚書”是古代高級官職,代表權威。
二、曆史背景與出處
-
人物典故:
這一稱號源自東漢官員鄭均。據記載,鄭均因屢次直言進谏受漢章帝器重,後因病辭官回鄉。章帝感念其清廉,特賜他終身享受尚書俸祿,故被稱為“白衣尚書”。
-
文獻記載:
- 《東觀漢記·鄭均傳》明确記載了鄭均的事迹,并提到“白衣尚書”的由來。
- 唐代李白在《任城縣廳壁記》中也有提及:“白衣尚書之舊裡”,進一步擴大了這一稱號的文學影響。
三、擴展解讀
- 象征意義:成語不僅形容官員的廉潔,還隱含對“功成身退仍受尊崇”這一價值觀的推崇。
- 後世用法:明清時期常以此詞贊譽辭官歸隱但德望猶存的大臣,成為傳統文化中官員品德的典範。
四、總結
“白衣尚書”融合了曆史人物事迹與文化意象,既是對鄭均個人的褒揚,也演變為對清廉官員的泛稱。其典故在史書、詩詞中多次出現,成為中華文化中“清官”的象征符號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詩句引用,可參考《東觀漢記》、李白詩作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衣尚書的意思是指着白色衣服的尚書官員。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白(白色)和衣(衣服)。其中,“白”字的部首是白(一),“衣”字的部首是衣(衣服)。白衣尚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尚書官,他們通常穿着白色衣服,以示其身份的高貴和威嚴。
白衣尚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白衣尚書這個詞的字形并未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白衣尚書的例句:
1. 他是朝廷的一位白衣尚書。
2. 白衣尚書氣度非凡,令人敬佩。
與白衣尚書相關的組詞有:尚書、官員、衣服等。
與白衣尚書近義的詞彙有:白衫尚書、青衣尚書等,它們都指着穿着不同顔色衣服的尚書官員。
與白衣尚書相反義的詞彙很少,因為白衣尚書常常被看作是高貴和威嚴的象征。但是,如果非要尋找相反意義的詞,可以考慮黑衣尚書,它表示着穿着黑色衣服的尚書官員。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