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國老的意思、甘國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國老的解釋

甘草的别名。 宋 辛棄疾 《千年調》詞:“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甘草》﹝釋名﹞引 甄權 曰:“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衆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甘國老"是中藥"甘草"的别稱,這一稱謂蘊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藥用價值,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甘"指滋味特性

    甘草根莖味甘甜,是中藥中罕見的天然甜味劑。"甘"既描述其性味(《神農本草經》列其為上品),也體現其調和百藥的特性,如《本草綱目》載:"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

  2. "國老"喻地位尊崇

    "國老"在古代指輔佐君王的重臣(如《禮記·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甘草被譽為"國老",因其在方劑中常擔任調和諸藥、解百毒的關鍵角色,如同朝中德高望重的調和者。


二、文化内涵與藥用權威

  1. 調和衆藥的象征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稱:"此草最為衆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強調其"調和百藥而解諸毒"的特性,恰似國老斡旋于群臣之間。

  2. 藥效的權威記載

    • 解毒緩急:《傷寒論》113方中68方含甘草,用于緩解藥物毒性、調和峻烈之性(如配伍附子)。
    • 補脾潤肺:現代藥理證實其甘草酸成分具抗炎、鎮咳及保護黏膜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調和諸藥:其甘平之性可平衡寒熱藥性沖突,故有"十方九草"之說。

三、典故溯源

"國老"之名最早見于《淮南子·人間訓》:"甘草生而漸于甘,燮理陰陽,故聖人稱國老",将甘草的藥理作用類比于治國賢才的調和之功,奠定其文化意象。


參考文獻

  1.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部》[M].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2.
  2. 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M]. 尚志鈞輯校,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3.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4. 劉安. 《淮南子》[M]. 中華書局, 2012.
  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本草》編纂委員會. 中華本草·精選本[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網絡擴展解釋

“甘國老”是甘草的别稱,源自其在中草藥領域的特殊地位和功能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名稱來源

“甘國老”一詞最早見于宋代辛棄疾的詞作《千年調》,其中用“甘國老”暗喻隨和圓融之人。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進一步解釋:“諸藥中甘草為君,調和衆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引自甄權的論述)。

二、中藥特性

  1. 核心功能
    甘草被稱為“國老”,因其具有調和諸藥的特性,能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或烈性(如解72種乳石毒、1200種草木毒)。
  2. 藥用價值
    兼具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等功效,被陶弘景稱為“雖非君而為君所宗”的“良相”。

三、文學象征

辛棄疾在《千年調》中以“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暗諷趨炎附勢、毫無原則之人,通過甘草的調和特性隱喻社會中的圓滑世故現象。

四、現代意義

現代中醫仍視甘草為基礎藥材,民間甚至有“甯喝一杯甘國老,不吃一斤冬蟲夏草”之說,突顯其廣泛實用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記載、藥理學解釋及文學引用,如需完整文獻可參考《本草綱目》相關章節或辛棄疾詞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保之勞懊悔白裳白玉樓貝帶璧房婢屣魚不伏手舂杵崇飾刺彪辭推大相徑庭奠位疊等發拆反書逢兇耕垡橫逸畫略講議撿手佼好極珍赍裝科地髡僧辣辣連家店禮事離酌倫誼美國米粃内命婦頻果譬似閑溥大趫才輕下起蟄繞梁聲榮哀散齊少言寡語砂洲思咎死心譚宴佻宕鐵縆旺茂僞态溫直香駕顯赫人物閑架邪性斜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