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舂杵的意思、舂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舂杵的解釋

古代樂器的一種。用于調節音樂的節拍。《文獻通考·樂十二》:“舂杵,亦謂之頓相。相,助也,以節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舂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 古代樂器
    主要見于文獻記載,指一種用于調節音樂節拍的打擊樂器,屬于頓奏體鳴類。據《文獻通考·樂十二》描述,其亦被稱為“頓相”,功能是輔助節奏的穩定。最初可能源于勞動工具(木杵),因敲擊地面時發出悅耳聲響,逐漸被用于音樂表演。

  2. 勞動工具
    本義指用于舂米或夯地的木制工具(杵),兩端略粗,常見于古代農耕和建築場景。例如藏族用“夯杵”打地基,并伴隨夯歌勞動。這種實用功能後來衍生出樂器的用途。

  3. 引申含義(成語)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舂杵”被引申為“辛勤勞動”的象征,比喻需要付出體力和耐力的工作,如“用杵舂米”的過程。不過這一用法較少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言發展的結果。

“舂杵”既可指具體器物(工具或樂器),也可作為文化符號表達勞動精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舂杵》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段落1:《舂杵》的意思

《舂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杵子來搗碎谷物,主要用于古代農民在制作米飯時使用。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已經不常使用。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舂杵》的部首是舌字旁,表示與舌有關的意義。它的筆畫數為10,分别是「舁、舂、舃、舄、舅、輿、與、興、舉、舊」。

段落3:來源和繁體寫法

《舂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拼音注音之前的部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寫作《舂杵》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基本結構和現代漢字相同,隻是一些細節上會有一些差異。

段落5:例句

1. 奶奶用舂杵舂米,喜歡用手捧一捧米飯給我們吃。
2. 古代的農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舂杵來制作米飯。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舂谷、杵舞、舂研。
近義詞:搗谷、搗米。
反義詞:磨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