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草的意思、甘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草的解釋

[licorice] 一種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Glycyrrhiza uralensis )。這種植物的根和根狀莖用作中藥。補脾和胃,緩急止痛,祛痰止咳,解毒

詳細解釋

(1).美草。《韓詩外傳》卷五:“西方有獸名曰蹷,前足鼠,後足兔,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距虛。”《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 唐 陸德明 釋文:“薦, 司馬 雲:‘美草也。’ 崔 雲:‘甘草也。’”

(2).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有甜味,可以入藥。亦可作煙草、醬油等的香料。《淮南子·覽冥訓》:“今夫地黃主屬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藥也。”《南史·夷貊傳下·宕昌》:“ 梁天監 四年,王 梁彌博 來獻甘草、當歸。”《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無毒,能隨諸藥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語叫做‘國老’。”

(3).荠的别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師曠占》曰:‘……歲欲甘,甘草先生。’”原注:“薺”。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二:“諺曰:甘草先生則麥熟,苦草先生則禾不熟。甘草,薺;苦草,黃蒿也。”

(4).藤的一種。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四》:“甘草非國老之藥者,乃南方藤名也……以條葉俱甘,故謂之甘草藤,土人但呼為‘甘草’而已。”

(5).指茶。 宋 陶穀 《清異錄·甘草癖》:“草中之甘,無出茶上者。宜追目 陸氏 為甘草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甘草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與藥用價值在漢語詞典及傳統醫藥典籍中有明确記載,釋義如下: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1. 字形結構

    “甘”為會意字,甲骨文象口中含物之形,本義為味美;“草”為形聲字,指草本植物。合稱“甘草”,字面意為“味甘之草”。

  2. 核心釋義

    據《漢語大字典》定義:“甘草,中藥名。豆科植物,根味甜,可入藥。” 其命名直接關聯其味甘性平的藥性特征。


二、藥學特性(援引權威藥典)

  1. 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載:“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2. 藥用部位

    幹燥根及根莖為主,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斷面黃白色,具明顯放射狀紋理(《中華本草》收錄)。


三、文化與應用延伸

  1. 古籍溯源

    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甘草為上品:“主五髒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

  2. 現代藥理

    含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活性成分,具抗炎、抗潰瘍、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中藥學》高等教育教材)。


四、名稱考據與文化符號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釋名:“甘草,調和衆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其“國老”别稱凸顯其在中藥配伍中的核心地位。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3.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上海科技出版社
  4. 《神農本草經》輯校本,人民衛生出版社
  5. 《中藥學》(第十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6.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幹燥根及根莖,其名稱源自味甘的特性,南朝陶弘景稱其為“衆藥之主”,并賦予“國老”之譽。

植物學特征

甘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厘米,根莖圓柱形,外皮紅棕色,内部淡黃色,味甜。葉片呈奇數羽狀複葉,花為蝶形,紫色、白色或黃色,果期6-10月。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幹旱地區及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

藥用價值

  1. 調和諸藥:甘草能協調不同藥性,在中醫複方中常作調和劑,如《攝生衆妙方》的定喘湯。
  2. 補脾益氣: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常配伍黨參、白術(如四君子湯)。
  3. 清熱解毒:生甘草可緩解咽喉腫痛、藥物中毒,現代研究證實其解毒作用。
  4. 祛痰止咳:對寒熱咳嗽均有效,外感配伍麻黃,内傷配伍桑葉等。
  5. 緩急止痛:緩解胃痛、腹痛及肌肉痙攣。

使用注意

甘草因其多效性,成為中藥方劑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藥材之一,體現了“調和百藥”的核心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八音響鞭樸镵鎸春陰大宰德川家康雕陵鵲滴裡耷拉黩穹貳節厄滞風燈風披謌讴弓身館東管蠡官仕瑰蒪喝采懷寵火刑講覈緘口谏獵書寄滅寖昌寖熾紀載距度星狙伺鞫谳看景生情曠濟浪迹萍蹤棱角龍躍鴻矯卯上門宦棉褲媻娑噴騰平實嗆白齊梁體畦堰曲柄騷音舍賒老審勢首尾兩端龆齡跳塔輪鍘同考試官豚肘脫皮掉肉渭城相惡詳扣析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