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伺;觊觎。《新唐書·陸贽傳》:“雖數貢奉,議者頗言其挾兩端,有所狙伺。” 明 宋濂 《莆田黃處士暮銘》:“郡南有僻壤,盜常狙伺以剽行旅。” 章炳麟 《讨滿洲檄》:“虜既利其虛名,因以自扇威虐,狙伺所及,後盜賊而先士人。”
“狙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核心含義
指暗中觀察、等待時機,常帶有圖謀或觊觎的意圖。可拆解為:
情感色彩
多用于貶義語境,描述蓄意謀劃或不良企圖,如盜賊潛伏、政敵暗算等。
現多用于書面或學術讨論,強調隱蔽的、帶有目的性的觀察或謀劃。例如:
“狙伺”是兼具動作與意圖的動詞,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曆史用例則多見于政治、軍事類文獻。
《狙伺》這個詞是指秘密監視和暗中追蹤他人的行動。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狙”和“伺”。
“狙”的拆分部首是“犬”,它是表示狗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4。
“伺”的拆分部首是“人”,表示人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6。
《狙伺》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它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漢字的繁體字形為《狙伺》。
根據古代文字的發展和演變,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與現在有些許不同。不過,《狙伺》這個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上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們雇傭了一位專業偵探來狙伺那個涉嫌貪污的政客。
2. 在這個監控下,他們不可能狙伺到我的行蹤。
1. 狙擊:指使用狙擊槍或其他遠程武器進行射擊。
2. 伺候:指照顧、服侍他人。
3. 暗中:指在暗地裡、秘密的意思。
近義詞:監視、監聽、窺探
反義詞:保護、庇護、照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