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棱角的意思、棱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棱角的解釋

(1) [edges and corners;refractory angle]∶棱與角

(2) [pointedness]∶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來的才幹

棱角太露

(3) [arris;aris]∶物體上兩個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

詳細解釋

(1).物體的邊角或尖角。 唐 韓愈 《南山詩》:“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完全變了,變成個癟太陽,嘬腮梆,而棱角分明的臉。一些雜亂無章的胡子遮住了嘴。” 峻青 《秋色賦·女英雄孫玉敏》:“在上婦女識字班的時候,她總是比别人早早的就到了學校,在學校的院子裡,用斷桌子腿順着棱角就瞄起來:跪式、立式、卧式。” 艾青 《向太陽》詩:“一群穿着被煤煙弄髒了的衣服的工人扛擡着一架機器--金屬的棱角閃着白光。”

(2).比喻人所顯露出來的鋒芒。 清 計六奇 《明季北略·鄭鄤本末》:“在廷在野,歲月均也,棱角不無太露。” 楊朔 《十年》:“ 周大爺 忍泣吞聲,一輩子受的這類苦楚,數也數不清,就把他磨得沒一點棱角,隻要能讨好人,盡量讨好。”


(1).物體的邊角或尖角。 唐 韓愈 《南山詩》:“晴明出稜角,縷脈碎分繡。”一本作“ 棱 ”。 宋 梅堯臣 《和端式上人十詠·寒溪石》:“水鳥立稜角,淵魚遊穴罅。”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觚者稜也,有稜角也。”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橋西草堂,右由露臺一帶,土氣積鬱,疊以黃石,嶙峋稜角。”

(2).比喻人的鋒芒。 宋 富弼 《韓國華神道碑》:“以監察禦史召,彈擊有稜角。”

(3).喻指事物的端倪。《醒世恒言·劉小官雌雄兄弟》:“原來賢弟用此一段苦心,成全大事。況我與你同榻數年,不露一毫棱角,真乃節孝兼全,女中丈夫,可敬可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棱角”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層次:

一、基本含義

  1. 物體的邊角或尖角
    指物體表面由兩個平面相交形成的尖銳部分。例如:“河溝裡的石頭多半沒有棱角”。數學中常用該詞描述幾何體的結構,如三棱柱、棱錐等。

  2. 數學定義
    在幾何學中,棱角指不同方向平面連接的部分,例如三棱柱的棱線。


二、比喻意義

  1. 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
    指個性鮮明、鋒芒外露,表現為不圓滑或不夠成熟。例如:“他很有心計,但表面不露棱角”。現代語境中也可指張揚的個性,如“性格棱角分明的人容易成為焦點”。

  2. 描述事物的特點
    比喻事物未臻完善或帶有尖銳特質。例如:“棱角太露”形容器物過于尖利,或比喻處事方式不夠圓融。


三、文學與生活應用

  1. 文學作品中的意象
    艾青在詩中用“金屬的棱角閃着白光”描繪工業場景;梅堯臣則以“水鳥立稜角”表現自然景物的銳利感。

  2. 社會現象中的引申
    當代社會常将“棱角”與個性張揚關聯,如“保持棱角”成為鼓勵獨特性的表達。


四、補充說明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棱角”既描述物理形态,也承載豐富的文化隱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棱角的意思

棱角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事物的形狀或特點,通常表示物體的邊緣或角落非常清晰,沒有圓潤或光滑的感覺。它也可以引申指個人的性格或思想有點銳利,不圓融或平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棱角由“木”部和“角”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棱角一詞最早出現于《淮南子·形勝讓·山經》:“馀水為中,棱角為齒,雉火為㚥。”在現代漢語中,棱角成為了常用的詞語。

對應的繁體字為「稜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棱角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形式,例如「稜腳」和「稜隅」。這些變體寫法主要是因為古代字體的演變和書寫風格的不同。

例句

1. 他的臉上有着明顯的棱角,看起來很有個性。

2. 這座建築物的外形非常獨特,每一個棱角都非常鮮明。

3. 他的性格很棱角,常常和人争吵。

組詞

棱角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組成部分,構成其他詞語,例如:

1. 棱角分明

2. 棱角棱角

3. 有棱有角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銳利、尖銳、分明

反義詞:圓潤、平滑、圓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