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緘口的意思、緘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緘口的解釋

《孔子家語·觀周》:“ 孔子 觀 周 ,遂入太祖 後稷 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後因謂閉口不言為“緘口”。 漢 蔡邕 《銘論》:“ 周 廟金人,緘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說·禮樂》:“汝将閉門卻掃歟?不知緘口而内修也。” 清 沉起鳳 《諧铎·屏角相郎》:“妯娌間有乞其談相者,緘口不道一字。” 葉蔚林 《藍藍的木蘭溪》:“夥房的大師傅和通訊員 小安 正在井邊咬耳朵,看見她走過來就立即緘口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緘口”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閉口不言、保持沉默,常用于形容因謹慎或避諱而選擇不發表意見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成語起源

源自《孔子家語·觀周》:孔子在周朝祖廟中看到一尊金人,其口被封三層,背後刻有銘文“古之慎言人也”。後以“三緘其口”比喻說話謹慎,衍生出“緘口”一詞。


使用場景

  1. 敏感話題:面對争議或機密時選擇沉默,如“涉及隱私,他始終緘口不言”。
  2. 謹慎态度:提醒他人謹言慎行,如“此事重大,望諸位緘口以避風險”。
  3. 文學表達:用于書面描述人物沉默的狀态,如“他緘口垂目,似有心事”。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或用法分析,可參考《孔子家語》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緘口的意思

緘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閉上嘴巴,不說話或不透露秘密。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或秘密保持沉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緘口由“缶”和“口”兩個部首組成。缶部表示陶瓷器皿,通常用來作為容器。口部表示嘴巴。緘口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緘口最早源自《莊子·外儲說左上》:“緘指閉也,口言。”意思是用手指按住嘴巴,不讓話出口。後來逐漸引申為閉口不言的意思。

繁體

緘口的繁體字為「緘口」,在繁體字文化圈中常被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緘口的形狀略有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将緘寫作「籈」,而在《康熙字典》中将口寫作「囗」。

例句

1. 我們約定了,要對這個秘密緘口不言。

2. 老師要求學生們在考試期間緘口不談。

3. 當她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她隻能緘口不答。

組詞

緘默、緘告、緘口不言、緘言不語。

近義詞

沉默、閉口、緘默、默不作聲。

反義詞

開口、坦言、直言不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