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杆撥的意思、杆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杆撥的解釋

古時彈琵琶用以代替手指的撥弦之具。 唐 王建 《宮詞》之三二:“紅蠻桿撥貼胸前,移坐當頭近禦筵。用力獨彈金殿響,鳳皇飛下四條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杆撥”是古代彈奏琵琶時使用的一種工具,主要用于代替手指直接撥動琴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用途
    杆撥是一種撥弦器具,通常由硬質材料(如木頭、象牙或金屬)制成,形似細長薄片。它通過摩擦琴弦發聲,既能保護演奏者手指,又能調節音色力度。

  2. 曆史文獻記載
    唐代詩人王建在《宮詞》中寫道:“紅蠻杆撥貼胸前,移坐當頭近禦筵”,描述了宮廷樂師使用杆撥演奏的場景。這說明杆撥在唐代已廣泛用于琵琶演奏。

  3. 材質與功能
    杆撥的材質影響音色,硬木或象牙制的聲音清脆,軟木則較柔和。其長度和厚度設計便于持握,且能精準控制撥弦角度,增強音樂表現力。

  4. 現代使用情況
    隨着琵琶演奏技法發展,現代更多使用指甲或義甲(假指甲),杆撥逐漸成為傳統演奏方式的象征,多見于曆史複原表演或特定曲目。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4、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杆撥(gān b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 - 拆分部首和筆畫:杆撥的第一個字"杆",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5;第二個字"撥",部首為手,總筆畫數為8。 - 來源:杆撥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意為用杆子撐起船帆,幫助船隻行進。後來逐漸引申為輔助、支撐、開辦等含義,也用于比喻一種方法或手段。 - 繁體:杆撥的繁體字為「桿撥」。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杆撥」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 例句:他用杆撥撐起了船帆,幫助船隻順利前進。 - 組詞:杆杠、撥動、杆秤、撥亂、撥雲見日等。 - 近義詞:支持、輔助、操縱、調節等。 - 反義詞:破壞、阻止、阻擋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